第二封預告函來的很快,在飛鳥井木記的提醒下提前監控了炸彈犯的舒適區并在警署前部署了所有郵箱。
沒有郵戳沒有紅章說明他沒有走郵件渠道,這種嫌疑人性格偏執自戀更有可能為了挑釁警方而選擇親自送信。
小組成員接到命令后有些不解,他舉手提問,“飛鳥井小姐,請問為什么不部署其他地方的警署”
萬一他剛好送信到他們漏了的地方怎么辦嫌疑人這么張狂,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
“你看這種自戀炫耀型的嫌疑人選的地點,有吸引力,有公眾力,他喜歡大舞臺,就連第一封預告函,他都選的是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警署,所以他不會選偏僻,人數少的警署,這樣視覺效果不夠沖擊。”
在梨繪和亂步填鴨式教學下,飛鳥井木記知道這個時期的警方還處于探索摸爬階段,大家都沒有系統的培訓過犯罪心理學,他們更多的是依靠老警員的豐富經驗,或者是外聘咨詢偵探。
在一次次實戰中用命和血養成對罪犯的靈敏直覺,這算是一種落后,一種缺陷。
梨繪之前給警方編寫過相關材料,也了相關書籍和國外進修學校,上面還在審核,只有一位白鳥警官聽進去了,好像是把兒子送去國外讀書進修離體系成熟估計還有的磨。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一個自稱f的罪犯在紐約里安裝了多個炸彈,每次引爆前他會給報紙發一份預告,警方抓了他十六年。”
聽到這里,小組成員意識到這兩個兇手之間的共同之處。
有人忍不住提問,“難道我們也要等十幾年才能抓到他”
“放在幾十年前的話我想說是的,但是現在”飛鳥井木記肯定道,“不是。”
“這十六年里兇手不斷寫信挑釁,在此期間警方尋求一位曼哈頓的犯罪精神病學專家,詹姆斯布魯塞爾,他手上有大量的案例和資料分析,通過這些案例,他分析出了犯人的心理,并且讓警方將這些消息公布出去。”
因為這位專家,進度有了進展。
“如同魔法一樣,詹姆斯抓住了罪犯,還大膽預測他的被捕時的穿著,后來復盤時警方發現詹姆斯所有關于罪犯的推斷正確,這就是最早期的犯罪側寫。”
飛鳥井木記這一刻像極了梨繪和亂步,她快速發問,“提問,如果你們是犯人,你們為什么要給警署發預告函”
“為了引人注意。”
“為什么他要引人注意為什么他喜歡別人關注他”
沉默良久,有位平時默默無語的女警員小心翼翼舉手,大膽猜測,“會不會是因為他在現實生活中被人忽略,自卑產生報復性心理”
“沒錯,他自卑。”飛鳥井木記將這個特征寫在白板上。
“第二點,我看過炸彈遺留下的殘骸,水銀炸彈,制作工藝簡單,拆解的方式也不難。”投影屏上出現炸彈組成結構,“材料獲取來源也很簡單,大部分的材料店和維修店都可以,但分析部門告訴我們,在殘骸中發現了多余的屏幕,技術部門復原后發現這個炸彈多了一塊屏幕,同時他們也找到了屏幕里的芯片,正在嘗試修復。”
“誰可以告訴我這是什么”
“他在給我們留訊息”
飛鳥井木記一步步引導,問“為什么要在炸彈上面留為了挑釁我們,但我們都知道他挑釁我們用預告函,那么屏幕出現在這里,顯而易見,也是預告函。”
順著飛鳥井木記的思維,他們一步步找到真相,“普通預告函發警署就行了,我懷疑兇手為了達到挑釁我們的目的,可能會在倒計時前幾秒才公布結果。”
“我們查了錄像,這次的炸彈并沒有準時炸,通過一幀幀回放,懷疑是兇手通過遙控提前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