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心頭憤怒也不逞多讓,恨不能將荊軻鞭尸。
至于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燕太子姬丹,更是被秦國的文武大臣視作眼中釘肉中刺,簡直恨不能立刻將人抓捕到秦國,車裂處死才行。
嬴政聽著他們義憤填膺的討論,抬了抬眼皮“好了,安靜”
眾人抬頭,對上嬴政視線后瞬間噤聲。
嬴政扯了扯嘴角“那燕太子丹既然敢派人前來刺殺寡人,寡人合該回報一二才是。原本打算等春耕后再進兵伐燕,如今看來,還是太遲了些。諸位商量一下,看何時出兵才更合適”
眾人一聽這話,瞬間來了精神。
農耕時代打仗一般有兩個時間需要避開,一是一年之中最為要緊的春耕,二則是關系一年收成的秋收。
因為之前林阡又拿出了紅薯與棉花兩樣攸關民生的作物,今年的春耕自然是重中之重,所以秦國上下都完全沒有在春耕之前動武的打算。
誰能想到,燕太子丹竟然敢在這種時候跑來撩虎須呢
正常人都想不通他腦回路。
林阡也想不通。
以前看史書的時候就想不通,看小說更想不通,等穿到戰國時期親身經歷過一場戰爭,她對燕太子丹的腦回路更是完全理解無能
是,秦國是有可能攻打燕國,但除去剛滅亡的韓國與趙國,那不是還有好幾個國家嗎
先別提刺殺失敗絕對會激怒嬴政,導致秦國立刻派兵攻打燕國;即便荊軻這次刺殺成功了,嬴政又不是沒有兒子,等新的秦王上位,難道對方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會不是立刻派兵攻打燕國為自己的父親報仇嗎
一國太子的一舉一動完全可以代表燕國,他主導的這場刺殺與其他人的刺殺從本質上就不是一回事,帶來的影響也比其他刺殺惡劣多了。
這到底是圖什么呢
難道覺得提心吊膽的生活不舒服,所以拱手遞給秦國發兵的借口,想讓秦國趕緊滅了燕國
很快,嬴政被刺殺一事便隨著荊軻被分尸后游街示眾、秦舞陽被帶到菜市口腰斬于眾人面前兩件事傳遍了秦國,所有百姓都被這件事激起了怒火,想要立刻入伍參與攻打燕國的情緒空前高漲。
嬴政與王綰李斯等人也根據發兵數量、時間與糧草供應等等細節進行了深入的商議,也就差不多半個月的功夫,駐扎中山的王翦便接到了秦國即將增派士兵,命其帶兵進攻燕國的命令。
王翦收編了代北軍,最近正將其打散編入其他隊伍。
這也不算特別難,畢竟代北軍早就習慣了打仗,而秦國士兵的待遇又一向不錯,他們完全沒有拒絕的必要。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他們這支軍隊不能散
匈奴還在邊境虎視眈眈,若無武力震懾,邊境一帶的百姓怕是有不少人活不過這個冬天。
王翦收到命令的時候,正帶領整編好的軍隊與南下劫掠百姓的匈奴打了一仗,全軍上下正是最熱血沸騰的時候。
接到命令,他幾乎沒給燕國反應的時間,便立刻與李信等將領商量好了作戰計劃
擅長出奇制勝的李信與作戰勇猛的羌瘣留在代地,各自帶領一支軍隊防守匈奴的進攻,自己則與另一位將軍辛勝帶兵攻打隔壁的燕國。
因為燕事不強,也沒什么有名的將領,王翦等人甚至沒有制定太過詳細的作戰計劃,二人帶著士兵便如一把長劍直直地插入了燕國腹地,直奔燕國國都而去。
一直到了燕國易水附近,得到消息的燕王喜才匆匆派兵前來阻截。
這場戰爭簡直毫無懸念。
不過短短半個月的時間,王翦與辛勝二人帶領的士兵便在易水將燕國士兵打得沒了士氣,之后他們更是帶領大軍直奔燕國都城薊城而去。
燕王喜提早得到消息,竟帶著太子丹等人跑了。
王翦大勝而歸。
但此時國內即將春耕,王翦在征求嬴政意見后,只能暫時停下追擊。
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