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也是第一次聽說印刷術,也對其相當好奇,自然點頭應了下來。
不久,內侍取來一些磨好的墨汁。
林阡掏出手帕,沾取墨汁后涂抹在刻有幾個文字的木片上,又找墨家鉅子要來了一張質量不太好的紙張,然后蓋了上去。
片刻后,林阡揭開紙張,上面赫然出現了“大秦國祚綿長”六個大字。
雖然那字歪歪扭扭,稱不上多好看,但林阡提及的雕版印刷原理卻已經讓在場所有人,包括旁邊并不識字的內侍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嬴政命人將木片取來查看,片刻后開口“倒是很像是璽印。”
璽印便是戰國時期的印章。
林阡點頭“原理其實是一樣的。”
其他人下意識拿起自己隨身攜帶的璽印,想到璽印在印泥足夠的時候完全可以成千上萬次地蓋章,他們對雕版印刷術的強大之處更加清楚,情緒也瞬間被調動起來了。
嬴政壓下激動的心情“那活字印刷術又是怎么回事”
林阡解釋道“雕版印刷雖然簡單實用,但因為雕刻模板的容錯率太低就如我自己雕刻的那塊木片,僅僅六個字,我就因為筆畫出錯、用力不均以及其他意外而廢棄了近十塊大小小相等的木片,其中有一片,我甚至是在寫雕刻最后一個字的時候不小心刻斷了最后一筆,只能廢棄不用了。”
“所以雕版印刷的成本相對較高,一般印刷的書籍與文章數量越多,平攤后的成本才會越低,若是印刷的數量過少,就極可能出現用雕版印刷還不如花錢請人抄寫書籍劃算的情況。”
這也是明清時期雕版印刷已經大行其道,卻仍有不少讀書人得以靠抄書謀生的關鍵。
她笑道“這種時候,活字印刷就更合適了。”
“所謂的活字印刷,其基本原理與雕版印刷其實相差不大。只是活字印刷并非在一整塊木板上雕刻許多文字,然后將其當做模板重復使用,而是用泥塊、陶瓷、金屬等材料將單個的文字雕刻好備用。需要的時候直接從一整套文字中將所需文字找出來組合排列放入容器中,之后加入一種加熱融化、放冷凝固的粘合劑,然后再印刷書籍。”
“活字印刷成本不高,即便印刷的數量少也沒有成本問題。”
“但制作活字的原材料,粘合劑的原材料,以及如何能更快速將所有文字找到并組合到一起”林阡不好意思看向墨家鉅子,“我也不太清楚,怕是只能勞煩鉅子幫忙實驗出來了。”
墨家鉅子只覺得高興“谷豐侯放心,在下一定帶著墨家子弟盡快將活字印刷研究出來。”
其他人看向林阡的眼神也多了幾分認同
若說以前還會因為林阡后妃的身份與女子的性別而對其無法客觀看待,如今在場眾人,即便是對林阡進入朝堂最為抵觸的尉繚,也已經因為其不畏困難主動前往潁川郡負責棉花的做法,以及如今出現的紙張與印刷術而對她徹底改變了看法。
他們終于真正地,將林阡當成了與自己一般無二的“官員”,而非嬴政的附屬品來看待。
嬴政并未在意大臣們的思想轉變,他在腦海中反復回憶兩種印刷術的優缺點,片刻后抬頭看向大臣“雕版印刷與活字印刷的優缺點都格外明顯,但就目前而言,秦國國內似乎格外缺少書籍,用雕版印刷將當前所有書籍”
他頓了下,不免想到韓趙燕三國的史書。
嬴政從繼位開始便在思考如何打下其他國家,從吞并韓國,意識到其他國家都并不能成為秦國大一統的阻礙后,每每空閑之時便總忍不住思考以后該如何治理國家。
而其中,將六國史書燒掉或封存起來,便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他下意識想將三國史書排除在計劃之外。
卻不想林阡突然來了精神“所有書籍嗎韓趙燕三國的史書可以印刷出來”
嬴政轉頭,看著林阡與小號林阡如出一轍的期盼表情,一時竟有些說不出話來。
他皺了皺眉,對自己的反應有些不高興,便強行將這點兒異樣壓制了下去“不,韓趙燕三國的史書留存在咸陽宮中,不得印刷售賣,不得外借,不得流傳”
說著說著,嬴政聲音驟停。
轉頭一看,林阡頭頂的小號林阡已有些蔫頭耷腦,似乎對自己這個決定格外不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