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阡見他并未生氣,也輕松了不少“六國具體歷史后來基本失傳了,史學家們想要研究也只能從各種典籍當中尋找一些名人軼事,還不一定做得了準。”
想了想,她舉例道,“就好像戰國策當中曾記載過關于你的一件事,我就覺得不太值得相信。上面記載的是,你看中安陵君的地,想要以五百里地交換,但對方不愿意,就派了一個使者前來拒絕,你問使者有沒有見過天子發怒,他反問你有沒有見過匹夫發怒,然后就沖著你拔劍,把你嚇得放棄了原本的打算。”
這故事便是著名的“天子一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的出處。
這個故事的奇怪之處在于,那位使者覲見嬴政的時候竟然帶了武器
秦律規定,文武大臣上朝及面見秦王之時不得攜帶武器。
更奇怪的是,嬴政作為武藝不錯的君王,在對方拔劍之后竟然毫無反應,似乎身邊根本就沒有佩戴武器。
嬴政在沒有佩戴武器的情況下,見了一個佩戴了武器的使者
而且當時見面的地方似乎就他們兩個人一樣,在嬴政的生命受到威脅后,竟然沒有人上前護駕
林阡掃了嬴政一眼,這就不像是他會做的事兒。
嬴政挑眉“把我嚇得放棄了原本的打算”
林阡往后縮了縮“不是我說的,是其他人記載的故事。后人編寫史書的時候,似乎也覺得這個故事不太靠譜,就刪減了你們的對話,只說你是因為安陵君守道義而放棄了原本想要的那塊地。”
刪改之后的故事倒確實像那么回事兒了,但因為最開始的故事就不可信,改編后的可信度
反正林阡覺得,存疑。
嬴政聽完,不由皺緊了眉頭。
林阡看了眼嬴政,試探道“其實你這樣做是想讓其他國家的百姓忘掉六國,認同秦人的身份吧我不太懂應該怎樣做,但我可以將其他人的做法告訴你,你參考參考”
嬴政看向林阡,眼神銳利“說”
林阡瞬間坐直了身體“封建時代的君王在統一思想這件事上做得比較好的呢,是一個叫做漢武帝的皇帝,他的做法是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任用大量的儒家學者擔任官員,利益驅使之下,天下人自然而然地便選擇了研究儒家典籍,認同了儒家思想。”
“就好像后來人多模仿學習你的治國制度一樣,后來的皇帝于思想統治上也多模仿這位漢武帝的做法,以儒家學說為武器,統治天下百姓。”
“但到了近現代,因為出現了學校,就有了另一種更便捷更快速也更有效的方式”
“那就是,控制教材的內容。”
嬴政看向林阡“何為教材”
林阡愣了下,解釋道“教材就是學生用來讀書識字學習知識的一種書籍,書籍內容并不完整連貫,而是有選擇地摘錄一部分有用的文章或文章片段、名人故事等等內容,聚集編寫而成的一本書。”
甚至不需要林阡深入解釋,一個“有選擇”,便足以讓嬴政明白這種教材若是利用好了能達成何種效果。
林阡不知道嬴政已經由一個“有選擇”的詞語,聯想到了多少控制人心的手段,仍在努力為其解釋“因為后來兩次工業革命帶來的知識大爆炸,幾乎每一個學生都要在學校學習至少十三年才能進入社會,而學校的教材大多由政府主導編撰,所以一旦政府在教材上做了什么手腳,就很容易給學著那些教材長大的一代人洗腦”
嬴政斂下眼瞼,陷入了沉思當中。
政斗
許久之后,嬴政終于抬頭“你提及的兩個法子很有用,以后”
他皺了下眉,將想法掩下不提。
嬴政勾唇輕笑,“說說看,你想要什么獎勵”
還有獎勵
林阡瞬間支棱起來了“也沒什么,就是能不能讓我看看韓趙燕三國的史書如果有周朝乃至之前的就更好了,我真的挺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