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
嬴政沒想到自己身上還有不少黑點,但想了想“坑儒”一事,他很快又恢復了淡定
坑儒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他差不多已經清楚,但即便已經知道這件事可能成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黑點,但他想,若這件事仍舊發生在了自己眼前的話,他很確定自己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只不過可能將坑殺改成梟首,讓那些人死得不那么痛苦而已。
不過
嬴政看向林阡“與坑儒事件綁定的另一個黑點,是焚書”
他有些想不通,自己怎么可能會焚書。
林阡見他滿眼不解,笑道“對,其實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焚書坑儒這兩件事中是,坑儒在其他人眼里的嚴重性其實已經沒有那么大了。”
一則齊楚一帶神秘學流行,儒生大多會同時研習“術士”的技能;二則史記中記載那四百多個被坑之人用的是生,稱呼導致“坑儒”事件發生的罪魁禍首同樣用的是盧生與侯生,所以很多人懷疑這些人并不是純粹的儒生,而是與盧生、侯生一般招搖撞騙的方士。
先不提他們傳播留言本就有錯,若再知道他們都是騙子,那自然死了也就死了,實在沒什么值得同情。
焚書一事卻有著非常大的爭議。
有人覺得嬴政確實將全天下除了秦國的書籍外全部焚燒了,但也有人認為秦國在焚書之前留了底本,焚書只是為了統一思想,真正導致了春秋戰國時期大量書籍失傳的罪魁禍首其實是項羽闖進咸陽后放的那把火。
林阡個人比較偏向后一種。
因為她在翻閱史記的時候發現,太史公在記述這一段內容的時候,其實特意強調過一件事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引用史記
非秦國史書燒掉,不是博士官職之人,不可收藏詩、書以及諸子百家典籍,普通百姓有隨意吟誦詩、書內容者也會受到懲罰。
這段話說明了什么呢
秦國當年焚書的時候主要針對的是六國史書,詩、書等廣為流傳的書籍,以及諸子百家書籍。
但問題是,這其中有一個特例
博士。
擔任博士官職的人,可以隨便收藏除了六國史書之外的所有書籍。
這一點應該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只提到了一句卻做法狠絕,連博士也不被允許收藏的六國史書到后來確實失傳了,反而被多次強調一定要封禁的詩與書,甚至一直流傳到了幾千年后。
所以林阡一直認為,嬴政確實焚了書,但針對只是六國史書,對其他書籍并未趕盡殺絕甚至準許特殊官員留存,而醫書等書籍更允許各地郡守縣令保存,百姓想學都可以去找小吏。
至于其他書籍為何會失傳
嗯
嬴政才懶得管到底是誰導致了那些書籍的失傳。
他倒是也坦誠“這件事確實像是寡人會做的,寡人以前也確實想過要將六國史書全部禁絕銷毀。”
若非如此,林阡當初也不會提起學校與教材。
“但無端端地,寡人為何會想到將書籍焚毀”嬴政不解,“銷毀書籍的辦法有許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