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以為,這便已經是最好的消息了。
或者說,短時間內不可能再出現與曬出海鹽相提并論的好消息了。
但就在嬴政生日這天,九江郡的消息便傳到了咸陽
九江郡培育雜交水稻,成功了
許是因為當地百姓心里緊張,亦或者對自己之前造成的不良后果而感到不安,這幾個月培育水稻的時候可以說是盡心盡力,甚至比對自家田地里的作物都要來得精心。
所以當雜交水稻種子收成的時候,孫內史竟然發現,當地大部分田地中的水稻種子竟然比農家子弟當初提及到數量還要高出一成。
可別小瞧了這一成
若是將其播種到田里面,都能種出好幾十畝的水稻,種植出來的水稻數量只會更多。
雖然其中也有氣候水土等原因在,但當地百姓的作用也毋庸置疑。
得知這個消息之后,嬴政原本對九江郡百姓殘留的一些惡感終于消失不見。
雖然雜交水稻尚未正式開始種植,但報紙上的消息也已經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這個時候的新聞報道不像是現代那般,因為各種無良媒體的胡編亂造與斷章取義等行為而失去公信力,如今的報紙報道除了專門的小說報與八卦報等特殊報紙外,其他報紙的報道在百姓心目當中幾乎就等同于官方發布的公告。
官方說的,那必然是真實可信的。
報紙報道的,自然也不可能有錯。
于是短短時間內,報紙中提及到的雜交水稻種子便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水稻小麥等糧食到底已經在華夏大地上被種植了好幾千年,這片大地上生活的百姓也早已經習慣了五谷的口味,若是可以的話,百姓肯定也更愿意種植水稻小麥等糧食。
何況其中還不單單只有口味的問題,還有糧食的保存問題。
除了玉米之外,土豆與紅薯的保存一直都是從官署到百姓都一直覺得非常為難的事情。
所有當雜交水稻的報道被刊登出來后,但凡愿意接受水稻產量的百姓,都紛紛前往官署想要購買這種據說畝產量已經達到了兩千斤的雜交水稻。
官署自然不會拒絕,而是按照所有百姓找來的先后順序,給每個人都登記在冊,只說等水稻種子運送到所在郡縣后便立刻通知他們。
九江郡的百姓倒是不需要等待,但
去年受災之后,雖然有朝廷兜底,但朝廷也只是兜底而已除去被朝廷租賃出去的田地外,剩下的田地里面種植的紅薯土豆不能種,玉米一年只能種一茬兒等作物也就將將可以讓全家上下混個溫飽而已,而他們租賃給朝廷田地的租金和幫工的工錢,除了改善部分生活外,還有各項支出
受災百姓并不敢胡亂花錢。
于是等到雜交水稻的種子被培育出來后,即便朝廷準許了當地百姓優先購買種子,但他們能購買的數量也相當有限。
倒是大麥這種不曾受災或受災不嚴重的百姓,在水稻種子被培育出來之后不但直接拿到了一成種子,之后更是拿出所有積蓄額外購買了更多數量的水稻種子。
畢竟,白米飯的市場價向來比其他主糧要高出不少。
但可以預想的是,等水稻種子越來越多后,這樣的情況勢必會有所改變,若是不趁著這最后的機會多種一些水稻出來賣,以后再想要靠著水稻賺錢可就沒辦法了。
這倒也不是大麥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報紙上刊登的內容。
出于對朝廷的信任,大麥幾乎掏空了所有積蓄。
不過這樣的人到底是少數,畢竟
沒錢。
受災百姓在發現這一情況后簡直后悔地想要撞墻,但事實已成定局,他們也只能再一次地后悔自己當初為何沒有聽朝廷的話。
但對其他地方的百姓而言,這卻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等到雜交種子培育出來之后,因為九江郡百姓拿不出更多錢來購買雜交水稻的糧種,全國各地可都分到了數量相當可觀的雜交種子。
雖然分配到每個人的手上后也不剩多少,但這畢竟是全新的作物,而且其他地方的百姓也不像是九江郡一般這一整年都沒辦法種植土豆,所以分配到每個人手上的種子購買數量已經差不多足夠。
所有人都對明年的播種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