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少。
要是在戰時,劉邦這項本事若是用好了,說不準也有大用。
可惜了
嬴政與林阡到底身份特殊,不能在茶館兒久留,于是不等劉邦給鄰座洗腦完畢,便直接起身離開了茶樓。
劉邦看到兩人離開,本想起身。
但他口中的“劉季”可能太有趣了些,竟引得那鄰座之人滿眼興奮,一把將人拉回了座位“你再給我說說劉季”
劉邦看了嬴政兩人的背影一眼,見他們毫無回頭打算,想著他們應該也不想招來旁人注意,于是便順著鄰座的動作坐回了原位,一邊等著播放其他故事,一邊繼續介紹著“劉季”的相關事跡。
至于其中真假
自由心證吧。
林阡本以為,劉邦直接將自己與劉季這個身份割裂,還將那些細節拿去與別人吹噓就已經是極限了,卻沒想劉邦還能做得更絕
他直接寫了幾篇文章投遞給了八卦報刊,靠著這一手賺了不少錢。
林阡“”
絕了,這兩個字她都要說膩了。
以前看歷史的時候沒什么感覺,如今切身相處之后她才發現,像是劉邦這樣的人,只要不違反法律,他不管落入什么境地都不會吃虧,扭轉已經陷入頹勢的局面讓自己過得更好,對他而言更是毫無難度。
雖然劉邦的人品一直讓人詬病,但他的成功還真就不奇怪。
不過
林阡讓王鏘去打聽了一下,得知劉季如今轉換身份,不但時常在八卦報刊上撰寫與“劉季”相關的報道以獲得稿費,還會給小說報供稿,寫一些由自己親身經歷改編的小說。
別說,劉邦到底是從小讀書,基本的文學素養還是在的。
他又因性格時常與底層的三教九流打交道,寫出來的故事自帶一種有別于其他小說的獨特風格,竟在短短時間內積攢了一批讀者,并借此賺了不少錢
如今讀書人金貴,是稿酬自然也是高。
劉季幾乎每篇文章都能被采用,賺到的稿酬自然不是一個小數目。
這本是好事兒。
他自己能賺錢了,自然就不再需要蕭何等好友在生活中貼補他。
但樊噲等人并不高興,原因也簡單,他靠著寫文章賺了錢之后,對入朝為官這件事就更沒興趣了,甚至連拿錢做生意的想法也徹底打消了,如今除了每日寫幾千字的文章外,整日在外游蕩,也不知會不會在什么時候又給自己招惹回一些麻煩。
可劉邦自己不在意,他們這些朋友也只能袖手旁觀。
戚絨卻走上了另一條路。
她原本是八卦報紙的一名正式“記者”,除了發表文章之后會獲得稿酬,本身還能從官署得到一筆數量不低的月俸。
這樣的工作清閑又穩定,若非她嫡親的兄長已經在八卦報刊中有了一定地位,她可不一定能獲得這個職位。
可戚絨并不喜歡這樣的穩定。
所以她才會與劉季結識,與劉季攪和到一起,又在之后聽說劉季并不只是招惹了自己一個人,被人發現后還鬧大了,一群女人全都準備上門討要說法的時候意識到這是個機會,直接攛掇著父兄一起去找劉邦。
最后的結果也讓戚絨如愿以償,甚至讓她得到了比預想更多的名聲與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