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僵持并非西羌諸部仗著對地形的熟悉,強行拉平與秦軍實力差距而導致。
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因為西羌諸部在發現秦軍遠勝于他們的實力之后,干脆避著秦軍跑,只有遇上秦軍數量實在太少的時候才會選擇偷襲追擊;
另一個則是因為在秦軍占據了靠近蜀郡等郡縣的地方后,剩下的屬于西羌諸部活動的地方大部分都是高原,秦軍在高原上并不能如在秦國那般行動自如,當地氣候與稀薄的空氣更是給他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到這個時候,秦軍其實比西羌騎兵有著非常的劣勢。
但西羌騎兵并未在秦軍手上討得了好。
因為每一個秦國士兵都隨身帶著爆竹,只要遇上西羌騎兵就直接點燃扔過去,立刻就能將原本成隊成列的西羌騎兵嚇得人仰馬翻。
多次幾次虧后,那西羌騎兵們就學乖了。
游擊戰當然還是要打的,但他們再也不敢讓秦軍發現自己,每次也都只會選擇用弓箭遠程攻擊,且每次射出箭矢之后不管有沒有傷到人都會第一時間騎馬逃跑,根本不會給秦軍追上的機會。
就這情況吧,無論是王賁還是李信都被惡心得夠嗆。
尤其是在己方無論兵力還是戰斗力都遠勝于西羌諸部,明明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將其徹底拿下的時候。
李信還好,他對西羌諸部沒有這樣的做法沒有太大想法,只是派出了更多兵力想要將其吞下;可對王賁而言,西羌諸部的這種做法就仿佛是好不容易吃到一口美食,卻發現這美食卡在了自己喉嚨口怎么也咽不下去,若是不想吐出來就只能忍受。
援軍與糧草已經送到了邊境線,但對如今的局勢卻沒有太大積極作用。
消息很快傳回了咸陽。
但西羌諸部避而不戰,即便王賁與李信二人勇猛無敵又能有什么辦法他們又找不到人。
畢竟這些西羌人彼此之間都有聯絡,一旦某個地方的西羌部落出了事兒,其他部落要不了多久就會知道消息,然后立刻就會帶著所有人逃跑,想要找到人就只能從頭開始尋找。
這與草原各部落那種因為彼此心有隔閡,且互相防備,所以即便有部落出了事兒也很難第一時間傳到其他部落的情況可完全不同。
是以朝中大臣在知道此事后,竟也沒辦法第一時間拿出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
即便知道這般情況最好用的是離間計,但在找不到人的情況下,縱然有著再好的法子也什么都做不了。
尉繚倒是提到了一點“也許可以從匈奴等游牧民族中征兵去攻打西羌諸部他們都是游牧民族,對草原的地形了解應當比我們更多。”
嬴政毫不猶豫地點了頭。
匈奴等游牧民族對上西羌諸部確實有奇效,他們出現在西羌諸部如今生活的那半邊草原上后,很快就適應了當地氣候,摸清楚了當地環境也按照游牧民族的特性與習慣找到了不少西羌人。
但說到底,即便同樣都是游牧民族,不同民族之間的生活習慣也有著一定差別。
所以在剩下的西羌諸部知道匈奴等草原部族出現在他們生活的地方后,這些西羌人有了防備,之后便再沒有讓匈奴等士兵討到便宜。
局面再一次陷入了僵持之中。
朝中甚至開始商量,是否要直接放棄被西羌人占據的那些地方了。
反正那些地方都是毗鄰雪山的土地,雖說藏著一些礦產,但并不能種地種糧食,秦人拿下了那些土地也沒有太大作用。
嬴政倒是不愿放棄,可就這么僵持下去似乎也不是個辦法。
恰在這個時候,北邊草原上的最后兩座城池終于竣工,當地牧民與那些幫忙的西域移民也都在第一時間住進了城池當中。
這等好消息傳來之后,朝中有些沉悶的氣氛才算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