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之后幾年時間內,科技與經濟的發展速度都有所減緩,秦國過于嚴苛的法律也屢次引起民怨。
在林阡忍不住問嬴政到底什么時候才是真正合適的,修改秦律的時機時,嬴政似乎覺得終于等到了合適的時機,面對國內近些年暴漲到了一億多的人口,他直接將視線放在了
中亞
林阡本以為嬴政的下一步計劃會是龍源洲,也即是美洲。
卻不想嬴政直接揮劍向中亞。
林阡細想之后才發現,嬴政這般決定其實并非偶然
十年時間真的可以改變很多事情,雖然秦國國內各中科技產品如電燈電話等等并非隨處可見,但火車與公路乃至于輪船已經在這片大地上隨處可見。
而在嬴政明確表示以后會推行君主立憲制后,熱武器的設計圖紙也已經出現在了墨家鉅子的手上,并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復現并進行了多次改良,甚至生產出來的火統已經可以裝備一支十萬人的軍隊。
有著這樣良好的運輸條件與軍隊實力,嬴政確實沒必要先將矛頭對準龍源洲那塊幾乎已經是被其視作囊中之物的土地。
自然,他將目標放在其他地方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秦軍第一個遇到的便是與西域緊挨著的居康國。這個國家面積的面積比任何一個西域國家都要大,但國家的實力
從居康緊挨著西域各國,卻只能看著那么多實力并不出眾甚至稱得上是弱小的西域國家有滋有味地過著自己的好日子就知道,他們實力是真的不行。
所以秦軍抵達居康之后甚至沒有用到一個月,便將這個國家成功拿下了。
墨家等負責修路與搞建設的官員立刻跟上,在極短的時間內將整個居康都收入囊中,被派來的官員同樣緊隨其后,熟練地安撫當地百姓,推廣秦國的各項政策,再讓人將秦國生產的各色便宜布料與食物送到居康,百姓甚至都沒反應過來自己頭上的老大換人了,便認同了自己秦人的身份。
秦軍并不會因為拿下了區區一個居康就心滿意足。
王賁、李信、蒙恬、韓域、羌瘣等成名將軍親自上陣,韓信、冒頓、樊噲等等后起之秀也得到了隨軍的機會,就連已經退居二線的內史騰、楊端和等等將領也出現在了戰場上,除了如王翦這般年紀太大只能遺憾留在家中的老將外,整個秦國但凡有名有姓的將領都沒有錯過這次戰爭。
中亞那邊的國家小而多,這些將領一人帶著十來萬人便可以將其輕松拿下,若是速度夠快甚至可以在短時間內拿下兩個。
但秦國武將真的太多了,中亞小國真的不夠分。
除了幾個如孔雀王朝耗費了一點點時間外,其他小國家是真的不能打,但即便是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本就應該在公元前187年覆滅,如今都已經是公元前一百九十幾年了,距離孔雀王朝覆滅也沒有幾年時間,這個國家本就已經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面對兵強馬壯、銳不可當的秦軍真的毫無招架之力。
秦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從中亞一路殺到了歐洲。
然后,遇上了羅馬。
但這個時候的羅馬并非后世鼎鼎有名的羅馬帝國羅馬帝國還要等到公元前27年才會建立,如今的羅馬是一個共和制的國家。
而對于是秦國來說比較湊巧的是,羅馬共和國剛剛在前幾年經歷了從公元前208一直打到了公元前201年的一場長達八年的第二次布匿戰爭,同時還經歷了一場從公元前214年到公元前205年的長達九年的第一次馬其頓戰爭,從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96年的第二次馬其頓戰爭。
雖然三次戰爭中獲勝了兩次,但三次戰爭的時間都拉得格外長。
而眾所周知,戰爭的破壞性是最強的。
時間越長的戰爭,破壞性也會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