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主動開口戳破這短暫的溫馨,梁瀟心底不舍,卻還是道“好,晏晏也該睡了。”
回去的時候梁瀟沒有和她們一起坐馬車,而是騎馬跟在她們的車后,目送著她們安然進了章臺行宮,才緊勒韁繩調轉馬頭,朝官衙奔去。
燈會后沒幾天,前線傳來邸報,在與北狄的對戰中,燕軍兵敗如山倒。
北狄對中原膏腴之地虎視眈眈已久,淳化帝在位時,雙方沖突不斷,那時沖鋒陷陣的將是梁瀟,幾年仗打下來,大燕鮮有敗績。
而今被冊封為三軍主帥的是幽城將軍陸敏,他是大將軍虞清舉薦,出身京都世家,與縣君聯姻,是正兒八經的蔭封上位。
陸敏擅長敗后逃竄,雖然兵敗,軍中死傷不多,但被對方攻城掠地,山河城池頻失,奏報傳到京城,朝野震驚。
以顧時安為首的文臣齊齊彈劾陸敏,要求攝政王梁瀟火速撤換主帥。
梁瀟見慣了這種場面,坐在龍椅旁的螭虎椅上,懶懶掃了一圈如沸粥的眾臣,道“你們這些文人,就愛紙上談兵。撤換主帥,撤換主帥,說得倒輕巧,撤換了這一個,去哪兒找更合適的莫不是要本王親自帶兵上陣”
朝臣們被噎了一下,各個義憤填膺,卻鮮有敢站出來據理力爭的。
關鍵時候,倒是站出來一個意想不到的人。
崇文院學士宣思茂。
朝野上下人盡皆知,宣思茂是梁瀟的心腹,本以為是拿腔作勢,誰知他老當益壯,字句錚錚。
“殿下,您攝政監國,理當以護衛社稷神器為己任。我軍潰敗千里,諸臣雖不懂戰事,卻有憂國之心,這又有何錯大燕雖然重文輕武,但不至于臨到關鍵時刻,連個能打仗的武將都找不出來吧若您沒有合適的人選,臣這里倒有一個。”
梁瀟不好駁老人家的面子,便敷衍道“你說。”
“端州節度使高從善。”
此言一出,滿朝寂寂。
倒不是說這個人不好,而是這個人太好了。
年過五旬的老將,戎馬倥傯數十年,勤勤懇懇,從無疏漏。哪怕當年節度使勾結崔元熙造反鬧得那么聲勢浩大,他仍安心駐守邊防,從未有過異心懈怠。
他是有名的忠君派,從不結黨,從不諂媚。
朝中既有個權勢熏天的攝政王,這樣的人自然不得重用。
“忠君”二字,有時是好話,有時正犯在當權者的忌諱上。
梁瀟沉斂不語,宣思茂進一步道“若覺得臣的建議不妥,還請攝政王和顧學士來說,這朝野上下除了高從善,還有誰最合適。”
這話問得妙,誰都知道,顧時安的背后是崔太后,這幾個月幫著崔氏陰交黨羽、籠絡朝臣,忙得不亦樂乎,儼然是要跟梁瀟作對到底了。
只不過總是占不得上風。
梁瀟以科舉舞弊為由頭,處置了崔太后的心腹淳于彬,大興牢獄,半是震懾半是利誘,挖了崔太后好大一片墻角。
之后那酷吏聶雪臣奉梁瀟之命拼命在朝中排除異己,投靠崔太后的,若是叫他抓住半點把柄,都要拉去大理寺一頓酷刑。
朝中兩派相爭,局勢膠著晦暗,多數都擇一方而站,唯有少數謹守原則,不肯戰隊。
凡朝廷政令,明面上的意見相左,背地里不過是攝政王和崔太后兩派之間的博弈拉扯。
宣思茂這時候問出這句話,言外之意就是要不他們選高從善來收拾殘局,要不他們自己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