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站在堪比亂葬崗一般的墳地前,安父久久不曾言語。
其實,像他這般經常出入各種墳地的人,絕對稱得上是見多識廣了。不過,絕大多數想要尋求庇佑的人都會做一些表面功夫的,甭管心里是作何感想,在請安父出手之前,修繕一下墳地還是可以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那種缺心眼的玩意兒,像幾年前的章家老爺章孝義,就是完全不管祖墳的人。
但客觀的來說,就算是當年的章氏祖墳也沒到這個地步,章氏那邊看著就是曾經輝煌一時,但后人不孝,疏于管理才導致的衰敗。
而眼前的情景卻充分的說明了一個事兒。
至始至終也沒人在意過這家人的死。
“他們完全沒有親人”在原地看了一會兒后,安父轉身看向老文吏。
老文吏很是干脆的點頭“確實沒有親人了。不過當年的仆婦和兩位客人”
“沒有直系的親人,也沒有隔房的親戚旁支呢還有,他們總該有出嫁的女兒吧難道出事當日,所有出嫁的女兒都正好回了娘家”安父再度提出了疑點。
早先,安父就已經從老文吏處得知,在出事后,甄家的姻親因為恐懼而不敢插手此事,連自家女兒的尸骨都不想管了。只道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何況人都沒了,合該跟夫家的人葬在一起。
由此可知,這里的姻親指的是甄家男丁的老丈人家。
那么,他們家的女兒呢
這年頭可沒有什么計劃生育,誰家都是能生就生的。而他們家既然人丁興旺,那么按照概率來說,哪怕不是一半一半,每一代有那么幾個女孩兒不是很正常嗎
“你不知道”見老文吏遲遲不曾開口,安父再度追問。
老文吏面露遲疑,但還是老老實實的將自己知道的事情說了出來。
原來,這家人并非土生土長的本地人,而是在大約百余年前從北方過來的。因為時間太久遠了,到現在已經沒人知道他們到底是為了逃難還是別的什么原因才選擇背井離鄉的。
可以確定的是,十年前慘死的那位九十八歲老者,就是百多年前外地人娶了本地媳婦兒后生下來的。
他當然也有兄弟姐妹,不過很顯然,他的兄弟姐妹都沒他那么長壽,很多都是在四五十年前就沒了。
等于說,他這一支就是僅存的了。
“女兒呢”安父接受了老文吏的說法,畢竟能查到百多年前就可以很不錯了,他來這里也沒打算考古,“咱不說那位老爺子的女兒,你說他們家曾經是六世同堂,總該有出嫁女吧有沒有出事前些年剛出嫁的女兒”
“有。”老文吏先點頭再搖頭,“可安大師您找他們家出嫁的女兒有什么用當初的那位縣太爺仔細調查過的,不可能是她們干的。”
安父
這一刻,他仿佛看到了他家愚蠢的傻閨女。
“我以為你已經明白了,我這個求庇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已故的祖宗,另一個是在世的后代。”
其實安父一直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個類似于中介的角色。也就是說,必須要有買家和賣家,并且兩者還要在他的協調下達成一致的意見后,這個單子才能完成。
如今,甄家的墳地就在眼前,安父早先還覺得十年了,估摸著應該都去投胎了。但如今想著,基數這般大,萬一有個別沒去投胎呢還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