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可以的,不過還得等我爹回來。”
“成,那等你爹回來再說。我家小子打算六月底出門,來得及。”
還有兩個半月了,確實來得及。
安卉估摸著,就算這年頭的辦案效率不高,但在嫌疑人已經捉拿歸案的前提下,最多十天半個月,事情總能辦完了。
沒想到,隔了十天,她又收到了她爹讓人送來的口信。
安父覺得,攤上章家這一單生意,自己也是夠倒霉的。
可對于章孝義來說,他才是那個倒霉蛋。
事實證明,他確實非常倒霉。
那位入錯行的縣太爺,確實如錢管家所說的那般,還是有幾分真本事的。具體表現為,不出三日,就將整個事件的脈絡梳理完全,還把跟此案件有關的消息都收集完畢了。
對了,人證也都到位了。
大概的框架就像縣太爺推測的那般,一切的起因就是因為錢大富死了親爹后發了大財,章孝義因眼紅而打聽其背后真相,又因為兩家是多年的故交,哪怕如今家境已經天差地別了,但錢家那邊顧念舊情,仍然幫著牽線搭橋,讓章孝義這個不孝子認識了有真本事的安半仙。
只能說,調查了一圈,唯一讓縣太爺徹底改變想法的,只有對安父的評價。
他原先認為安父就是純粹靠忽悠騙錢的,到如今卻是認為安父多少還是有些本事的。
可一旦肯定了安父的能耐,幾乎是間接的說明了章孝義就是不孝子。
那不然為什么章老太爺不肯保佑這個唯一的兒子呢
原因令人思細級恐。
于是,縣太爺再度召安父前來縣衙詢問。
安父已經徹底無奈了,縣衙那么大的動作,又完全沒有保密意識。幾乎衙役們前腳調查到了什么,老百姓們后腳就知道了。當然,普通百姓的消息來源或許還沒那么快,但同在一個圈子里的商戶人家,打聽起消息來,別提有多容易了。
他先是聽說,章孝義的妻兒、兩個姐姐還有一個外甥,都被調查了,這幾個都是章老太爺臨終前陪伴在跟前的人。
一會兒又聽說,那個外甥其實根本就不在現場,有人看到他出現在縣城南面的布莊里,就連掌柜都了賬本,指出當日有人買了上好的綢緞料子,打算做壽衣和被面。
隨即新消息就傳來了,說幫章孝義作證的那兩個姐姐,正好是最疼他的兩個。一個是長姐,一個四姐,兩個人對章孝義的幫助是最多的,這兩年來也沒少幫襯娘家。反而是另外兩個姐姐,二姐和三姐都是報喪之后才趕來洛江縣的。
如果這些消息都屬實,那么人證這里就要打折扣了。
章孝義的人證一共就這么幾個,他妻子兒子,他的兩個姐姐,還有一個外甥。如今,外甥已經被排除了,姐姐們又是極為疼他的,至于他的妻兒
安父就感覺,搞不好縣太爺真能把罪名落實了。
正腹誹著,縣太爺派人來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