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諸葛瑾投奔了孫權,曾參與討伐關羽之戰,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從弟諸葛誕后來投奔了魏國,因戰功被封為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戶,轉任征東大將軍。諸葛亮呢,原著上是投奔了劉備,后來的成就也最高。
這哥仨打的好算盤,對當世最大的三個勢力分頭下注,不管哪一方贏了,都能保證諸葛家族不滅,還有機會重新恢復到頂級世家豪門。
可惜這哥仨家庭最后的結局都不太好,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后來出兵伐魏,慘遭新城之敗,回朝之后為掩飾過錯更加獨斷專權,被同為托孤大臣的孫峻殺害,家族被滅。
諸葛誕后來因反對司馬昭而起兵造反,被司馬昭給誅滅三族。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連他老爹的一成本事都沒有學到,不聽黃崇速占險要的建議,坐失兵機,出城與鄧艾決戰,兵敗被殺。諸葛亮的孫子諸葛尚聽到消息后,也沖入陣內戰死。
諸葛家族除了分頭下注之外,還利用聯姻尋找助力。諸葛亮的大姐家給了蒯良的大兒子蒯祺,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自己又要迎娶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而黃承彥的老婆是蔡瑁的大姐,后來龐家的龐林又娶了習家的女兒。這樣一來,諸葛亮通過姻親關系,與荊州五大家族龐、習、黃、蒯、蔡都扯上了關系。
明明可以靠背景關系吃飯,卻非要靠自己的才華,你說氣人不
諸葛亮即使能放下心結投靠曹操,但又能排第幾呢曹老板手下可不缺人才,孔明平常以管仲、樂毅自比,既是對自己的才能非常自信,又透露出要執掌大權的野心。
而徐庶本來就是寒門子弟,到現在還背著人命官司呢,現在學了一身本事,也想找個舞臺施展一下,可誰合適呢
三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打算,也都在等一個時機。
張武回到江夏后,將陳孫和甘寧找來,告訴他們自己請求劉表派個太守來,來的人十有便是大公子劉琦,讓他們做好迎接準備。
陳孫不解地問道“大哥,咱們這樣逍遙自在多好,為何要自己給自己找個婆婆管著呢”
見甘寧也露出不解之意,張武笑道“江夏乃荊州重地,原來的黃祖是劉表的心腹大將,所以劉表放心讓黃祖掌兵鎮守。但咱們三兄弟可不是劉表的心腹,現在江夏兵權盡在咱們手中,劉表肯定不放心,說不定會使什么手段。讓他們派個信得過的人過來當太守可稍安其心,維持住江夏與襄陽之間的關系,畢竟我們的糧草還需要襄陽撥付。”
“若是劉表借機收權怎么辦”甘寧問道,剛剛嘗到手握大權的甜頭,誰也不想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