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里面也有龐統和諸葛亮的功勞。
襄陽龐家和吳郡顧家世代交好,龐德公和顧雍都是當代大儒,所以龐統和顧邵非常熟悉,龐統還跟陸家的陸績關系親密。
在龐統的勸說下,顧家投靠了張武,畢竟顧家一族扎根吳郡這么多年,家族人口可真不少,就算現在沒有生命危險,但也得為家族子弟的前程考慮考慮。現在江東已經是張武治下,整個江南都是張武的地盤,手握當世最精銳水軍的張武至少十年之內都是江南霸主。
比起張武來,雖然顧雍更喜歡曹操多一點,因為顧雍跟曹操是同學,但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顧家也不可能全家搬到北方去。
所以,就跟當初的荊州各大家族一樣,要么選擇投靠新老板維持家族的繁榮昌盛,要么堅持氣節最后導致家族沒落。
而陸家已經知道了陸遜的決定,所以陸家已經徹底投靠了張武。
吳郡四大家族,現在已經有兩家帶頭了,剩下的朱家和張家在顧家和陸家的勸說下,也歸順了張武。
這就是當今世家大族的基本行事準則,一切以家族利益為重,家族的繁衍與發展要放在最前面。
四大家族中,顧家和張家以文傳家,家族眾人多是文臣,如顧雍、張昭等;朱家則是以武治家,家中多出武將,如朱桓、朱據。而陸家則是文武雙全,如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陸績懷橘中的主人公陸績,不但是個文學家,還是個科學家,在數學、天文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當然,最厲害的當然就是陸遜了,此時的陸遜不如陸績、顧邵出名,但后世所有知道三國的人沒有不知道陸遜的。
歷史證明,活得久才是王道,活到最后才是贏家。在歷史中,顧邵只活到三十一歲,陸績只活到三十二歲,而陸遜活到了六十三歲,如果不是被孫權逼迫,陸遜還能活得更久。
如果說龐統在勸說江東本土派投靠張武上出了很大的力,那么諸葛亮就在勸降淮泗幫那批將領上立了大功,更確切地說,是諸葛亮的親哥諸葛瑾立下了功勞。
諸葛瑾于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因躲避戰亂而來到江東,這一年正是孫策去世,孫權接班的時候。孫權的姐夫遇見了諸葛瑾,對他的才華感到驚奇,便向孫權舉薦了他,與魯肅一起成為孫權的賓待,就是非常看重的賓客。
諸葛瑾在孫權手下不斷升官,而且跟其他文武官員的關系都非常好,因為諸葛瑾是個老好人,不但從來不得罪人,還經常在孫權面前為其他人說好話,再加上諸葛亮的老家是徐州瑯琊郡,所以與淮泗幫的一眾將領關系密切。
就連江東的大噴子和狂士虞翻都對諸葛瑾十分敬佩。虞翻出身會稽虞氏,精通易經,兼通醫術,最喜歡干的事就是直言進諫。虞翻曾勸諫孫策不要輕騎外出打獵,孫策不聽,結果被刺客行刺而死。
有一次,孫權跟張昭辯論神仙之事,虞翻指著張昭說“你們都是死尸,還辯論神仙,世上怎么會有神仙”
后來,孫權實在受不了了,而且虞翻愛噴人得罪的人太多,大家都向孫權那里打小報告,最后孫權將虞翻流放到交州。
起初,孫紹與大喬娘倆在家中聽聞黃射大肆屠殺孫氏族人,驚懼萬分,生怕黃射會殺到自己家中。后來果然一隊荊州兵來到自己家外,大喬與孫紹還以為是來殺人的,一家子相擁而哭,以為是死到臨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