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街上吃了。”
馮剛把身上的好衣服脫了下來,又換上平時做事穿的粗布衣服,跑到山上看到滿園的桔子都已經紅橙橙的,確實差不多可以賣了。
想不到幾天不在家里,這些桔子的變化竟然很大。
掏出手機給杜楚平打電話說了這事,杜楚平高興之極,讓今天晚上就讓人給他拉一車膠筐子過來,讓他昨天安排人下,他有多少,別人過來收多少,價格方面讓他盡管放心,絕對不會虧待他的。
有杜楚平這話,馮剛自然無話可說。
回到家里,馮剛給老媽說道“媽,明天準備下桔子,要請人呢。”
“你想請多少”
“呃”馮剛想了想,“要不你去問一問,有誰愿意幫忙下桔子的,我們會付工錢,一天一百。”
畢竟因為何東方衣錦還鄉,大方施舍,村里人都紛紛指責馮剛的小氣,對他有些成見,馮剛不能肯定誰能幫忙下桔子。
“這么多桔子下回來放到哪里有地方堆嗎還有收桔子的什么時候來”
“這個你放心,今天下午會有車拉筐子過來,他們一天過來收一趟。”
馬桂蘭點了點頭,當即出去張羅這事兒去了。
村里人指責馮剛的不是,這說歸說,但是有錢賺的時候,一個個也是點頭答應,紛紛愿意過來幫忙。
畢竟像何東方那種錢只是暫時的,別人又不會天天給,現在有賺錢的機會,他們自然是趨之若鶩,爭先恐后。
當馮剛得知這個消息,不由眉頭一皺,就初步估計,全村起碼得有百人過來幫忙下桔子,這一天下來,光工錢都要付一萬塊錢,當真不是個小數目。
略微思量了一下,為了讓自己得到更大的利益,馮剛便決定以斤論價錢
下的越多,得到的錢也就越多。
經馮剛詢問杜楚平,開始了解別的地方下桔子的采果隊的現狀,心里面漸漸有了個計劃。
當天下午,果然有一輛大貨車拉了一車的膠筐駛到馮剛的家門前,一車的筐子全部下在馮剛的道場上,足足碼了一大嶺,遠處看去頗為壯觀。
對方說明天下午會過來馱貨,讓他盡量多下一些,最好能夠把這些筐子全部下滿。
馮剛初步估摸了一下,今天一共下了六百個筐子在這里,按每筐裝五十斤,明天大概也就能下三萬斤。
這么多人幫忙,下三萬斤,數量不多不少,剛剛好。
馮剛欣然大答。
第二天一大清早,全村足足有四五十人匯聚在他的門前,一個個手里提著簍子,拿著剪子。
當即馮剛湊足五十個人,分成五組,十個人一組,由他們自己組隊,按一毛二一斤的采果價給他們。
在外面,別的采果隊都只有一毛一斤,馮剛給他們一毛二,也算是給了人情價。
這個方法自然有人滿意,有人反對。
勤快的人滿意,至于想過來偷懶的人則大皺眉頭,但是畢竟滿意的人占多數。
馮剛又給他們講了采果的要求,什么樣的果子能下,什么樣的果子不能下等等諸多細節。
在一切安排妥當之后,一個個個過來領了筐子,便分別上山去采果了。
馮剛為了引起這些人爭搶筐子,所以安排老媽站在那里分派筐子,事先給他們一組五十個筐子,等挑回來四十筐之后,再給另外分派筐子給他們。
這樣公平的做法,當然也沒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