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壽詞完畢后,付思恒取過自己的壽禮,恭敬的捧到付長河面前:“孫兒偶得一副書法字帖,還請爺爺品鑒。”
聽見書法字帖這幾個字,付長河的雙目一亮。
付長河生平只有兩大愛好,一個是古董玉石,一個就是書法字帖。
傭人從付思恒手中接過禮盒,然后在付長河面前打開。
盒子里躺著一本頗具年代感的信札。
付思恒提高聲音說道:“爺爺,這封信札,是我在明末一幅水墨山水畫的夾層中偶然發現的,經過有關專家的的鑒定,應該是快雪時晴帖。”
聽見“快雪時晴帖”這幾個字,有不少來賓臉上都露出了震驚之色。
眾所周知,快雪時晴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創作的行書書法作品,紙本墨跡,現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館。
不過臺北故宮博物館那個也不是真跡,而是臨摹本,據說真跡早就已經失傳了。
《快雪時晴帖》全文4行,28字。
它是作為一封信札寫就的,其內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時以愉快心情對親朋友人的問候。
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富有獨特的節奏韻律。
其筆法圓勁古雅,無一筆掉以輕心,無一字不表現出意致的悠閑逸豫。即使偶爾重心忽左忽右,全局依然勻整安穩,不失平衡的美感。
《快雪時晴帖》被譽為“二十八驪珠”,被古人稱為“天下法書第一”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洵的《伯遠帖》被乾隆合稱為“三希”,且此帖列于首位。
可以不夸張的說,如果付思恒獻給付長河的這個信札真的是快雪時晴帖的真跡,那么其珍貴程度絕不亞于蘭亭集序,堪稱是無價之寶。
“快雪時晴帖”這幾個字,讓付長河激動得有些失態,連忙從傭人手中接過木盒。
看著木盒中靜靜躺著的古老信札,付長河一顆心怦怦直跳。
讓傭人找來手套戴上,付長河顫抖著右手,將信札小心翼翼的取了出來。
信札邊角處有不少破損的地方,不過好在沒有傷及到字。
信札上寫有二十八個字:“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付老爺子全部的精氣神都被這幅字帖深深的吸引住了,甚至忘了他現在置身于壽宴。
付長河的神情舉止,讓付思恒很是得意和滿意,他瞥了一眼付遠山等人,接著說道:“爺爺,經過專業機構的檢測,這幅字帖的紙張用的是東晉特有的蠶繭紙,再加上對年代的考證,應該是快雪時晴帖真跡。”
付思恒的話說完后,就見付長河臉上的震驚和驚喜在快速的消退,最終歸于平靜。
付長河將信札放回禮盒,脫下手套,嘆了口氣,有些遺憾的說道:“信札的用紙的確是蠶繭紙,但卻并不是東晉時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