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這句話,白明河一咬牙,也學著葉鋒咬破自己的左手食指,然后結印往筮草上一點。
就見白明河手中筮草最后一個卦結急速變化,幾乎只是一個呼吸的時間就將葉鋒的最后一個卦結包裹。
“嗒!”的一聲,葉鋒手中的筮草從中間斷開,他本人也在慣性的作用下連退數步。
第一局的比試結束,白明河獲勝,金宏元宣布了結果。
葉鋒嘴角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他是故意輸給白明河的。
想要沉重的打擊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先讓他得意,最后再讓他失意。
白明河回到白明山身邊,白明山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老二,干得不錯。”
白明河退下后,白明峰走了上來。
第二局,葉鋒對陣白明峰。
在金宏元的一聲令下,第二局比試開始。
白明峰站在葉鋒面前,臉上一副很拽的表情,戲謔道:“小子,就憑你也敢自稱風水大師?我今天會讓你輸到懷疑人生,準備好在白家祖祠面前磕頭認錯吧!”
對于這種傻比,葉鋒一向是懶得搭理的,冷笑一聲,接過村民送過來的銅錢。
所謂錢卦比試,其實就是卜筮的一種變形。
那什么叫卜筮呢?
卜筮是古代民間占問吉兇的方法,是古代風水術的一種表現。
卜筮指用龜甲,銅錢等工具預測某些事項,不同的時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歷代也有創新。
據傳東方朔的《靈棋經》就是用特制的棋子和特殊的口訣來預測。
簡單說來,卜筮就是利用一些無生命的自然物呈現出來的形態來預卜吉兇。
古代民間認為,經過神圣的求卜過程,那些自然物也就獲得了神圣的象征意義,它們呈現出來的形態不是人為的結果,而是神靈和上蒼的賦予,是神靈的啟示或告誡。
人們應該根據神靈的啟示或告誡趨吉避兇,造福遠禍,他們認為神靈是萬能的,它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只要虔誠篤信,就一定能夠得到它的幫助。
因此,隨著求卜者的目的和要求,卜筮也就具有了若干作用。
上古時期,卜筮由卜官掌管,多用來預卜軍國大事,常見的有卜世、卜年、卜郊、卜食、卜歲等。
卜世就是用蓍草或龜甲預測傳國世數;卜年就是預卜王侯享國的年數;卜郊就是預卜郊祭的吉日;卜食就是選擇國都所在地;卜歲就是預測來年豐兼。
卜筮有三條原則:
一是先筮而后卜。古代華夏人認為物先有象而后有數,龜為象,筮為數。卜筮時先以蓍草筮,如得吉數,不必再卜,如不吉,再卜其象。
二是卜筮不過三。卜筮是為了求吉利,但有時并不是一卜就能得到吉兆,一卜不吉可以再卜、三次卜筮得到的如果仍不是吉兆,就不能再進行第四次。
古代華夏人認為即使進行第四次得到了吉兆也不靈驗了。
因此,通常情況下卜三次還不是吉兆的話,要進行的事情就暫時中止,待擇吉日再卜。
這就叫卜筮不過三。后人常說事不過三,當是從“筮不過三”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