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用事實證明朱武確實是個人才,排兵打仗的理論知識豐富至極,所欠缺的,大概也就是幾次實戰。若是將理論轉變為實戰,妥妥的一個戰略級軍師。
吳用那種小智慧,謀劃一場陰謀尚可,窩里斗也十足的經驗豐富,但對用兵打仗沒卵用。可以當謀士,不能做軍師。
“你有此學識和能力,我介紹你去小種經略相公處,當個參軍主簿綽綽有余,你可愿意去?”
周侗起了愛才之心,這樣的人才落草為寇,做山大王,是他朱武的悲哀,也是朝廷的卑微,更是這黎民百姓的悲哀。
朱武有些意動,但看著兩個鼻青臉腫的結拜兄弟最終還是搖搖頭道:“多謝周大俠,我不能舍了我兩個兄弟去搏前程……”
“大哥,你去吧……”楊春大叫道:“我們難倒還會餓死嗎?”
“對,大哥去吧!搏個前程,到時候,我兩去投奔你!”
周侗點點頭,這三人,倒真是一個“義”字當頭,說道:“你們也可以一起去的嘛!斬將殺敵,掙一份功勛,也是光宗耀祖,豈不好過在荒山野嶺做個強人。”
陳達和楊春的表情立刻便有些變了,不是歡喜,而是色變。
宋夏戰爭綿延一個多甲子,不知多少大宋好漢死在了西北,西夏人真的是彪悍不畏死的,不然豈能以那點彈丸之地撐起了上百年的國運。
大宋過半兵力都在防御西夏的入侵,西北之地,盡是精兵良將。
但是,依舊滅不了西夏這個頑疾。
若是取了西夏,拿下銀川平原,大宋的馬場就有了。
有了馬場,又可將兵力抽調出來,那么燕云十六州也不是不能一窺。
畢竟,曾經的大遼武士,現在多半已經肥成了豬,不能縱馬奔馳,開弓射箭了。
可惜,大宋開國以來到今天,西邊、北邊的戰事一直未能如愿,韓琦、范仲淹等等將相都在西夏折戟沉沙。
“還是不去了,我去尚能自保,我兩個兄弟去和西夏人拼命,多半是回不來的。”
朱武苦笑一聲,還是不愿。
高仁也是松了一口氣,這未來的軍師,竟然要被老父親拱手讓人,好險好險。
不能讓他再勸了。
“爹,宋夏之戰,不是多個參軍主簿就能改變的。這樣貿貿然送個人過去,小種經略相公也并不一定會用,而且,如今西邊大戰在即,定然是謀略妥當,若是勝了,取了橫山,西邊能保十年太平。”
“岳兒認為此戰能奪橫山?”
橫山之地是西夏重要屏障,是宋夏必爭之地。
從戰略角度看,橫山之地對于宋夏雙方都很重要。西夏據有橫山當自德明始,在這之前,西夏僅據有銀、夏、綏、宥等州,因為沒有占據橫山,遠居漠北,與北宋以沙漠為界,在同宋對壘時,往往處于不利境地,自得橫山之后,如虎添翼,憑險拒守,聚兵就糧,從而化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
對北宋來說,失去橫山,西夏人“居高以臨我”,使北宋沿邊一些州縣均暴露在西夏人的眼皮子底下,為了守住這些地方,不得不調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加強其前沿陣地。同時,宋軍主動出擊,也因失去橫山,剛出宋界,便入水草、人煙俱無的荒涼沙漠地區,一旦兵餉糧運供應不上,只好不戰自退。
“西夏已經不是李元昊時候的西夏了!”
高仁感慨了一句,后面如果再說,大遼也不是耶律阿保機、耶律德光時候的大遼了,而大宋也不是以前的大宋了。
這個時代,如果沒有自己的出現,就是女真人的時代。
不過,高仁明確知道,橫山之戰,大宋卻是勝了。
而領軍之人,便是大太監童貫和老種經略相公種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