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朝廷遙封遠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劉虞為大司馬(上公之位),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領前將軍,加節,賜斧鉞、虎賁[bì],封郿侯。
九月末,董卓聯合司徒黃琬、司空楊彪一同攜帶鈇锧到朝堂上書,要求為建寧元年九月政變時被政治定性為叛賊的陳蕃、竇武以及次年在“第二次黨錮”中被捕遇害的眾多黨人平反。
高仁準奏,恢復陳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們的子孫為官。
董卓親近周毖,伍瓊,原大將軍府官員何颙、鄭泰也成為其幕僚,在幕僚們的建議下,親近士人,征召名士(如:荀爽、韓融、陳紀)入朝為官,其中,蔡邕成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
同時,董卓又選拔大量名士(如:韓馥、劉岱、孔伷、張咨、孔融、應劭、張邈)擔任地方太守等要職,甚至不計前嫌,對厭惡自己而棄官而走的袁紹、王匡、鮑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十一月一日,董卓自拜相國,有“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權勢已經如日中天。
“陛下,典軍校尉曹操刺殺董卓不成,已經逃離洛陽,不知所蹤!”
在后宮一處叫做東觀偏殿里,木質的閣樓上,王越持劍立于一邊,而高仁端著本古籍正好翻閱到了最后一頁。
東觀是東漢宮廷中貯藏檔案、典籍和從事校書、著述的處所,高仁一個傀儡帝王,除了練劍、賞景,也就讀書罷了。
將古籍返回原處,高仁又拿起了旁邊的一本,撫摸著這古老的典籍,搖頭道:“天下大亂,或許就在這一兩月之間。王越,你也做好做好準備吧!我們要遷都長安了!”
“遷都長安?陛下,臣已經悟出上乘人間之劍,也不是不能與董卓一戰,若是外有勤王大軍牽制呂布之流,我可一試!”
高仁沒有翻開手中這本叫做“南瞻部洲堪輿注解”的典籍,而是轉身看向王越:“還未到時機!而且……勤王的大軍也不一定是為朕而來,名不正則言不順,這次大亂,必是以恢復弘農王帝位而起兵,不管成敗,朕現在得不到他們的忠心。即便董卓真的身死,也還有袁賊,曹賊……刀兵底下出政權,沒有實力,不管誰來坐著個皇位,永遠都是傀儡……”
“陛下,臣駑鈍,只手中劍尚且鋒利,愿為陛下斬盡亂臣賊子!”
“現在我們所能做的只有等待!”
高仁說完,盤膝坐下,打開手中的《南瞻部洲堪輿注解》。
“東土水系,以四海龍王為尊,然后便是五湖、八河、四瀆,余者便是不入流的小龍。四瀆,分別為長江、黃河、淮河、濟水,此四水獨流入海,有龍王居之,被稱之為四瀆龍神。”
“四瀆的主要支脈為八流,分別是渭水、洛水,漢水、沔水,潁水、汝水、泗水、沂水,龍居之,謂之八流龍神。”
“四瀆八流都源出名山,河出昆侖,江出岷山,濟出王屋,淮出桐柏,都是神仙居所……”
“長安往正南方向去三百里之地,為秦嶺山脈,這座綿綿大山,是龍脈之一,其主脈,便是昆侖。而秦嶺最靠近長安城的那一段尾脈,更是神仙之地,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之稱。”
……
“王莽篡權年間,長安以西,出嘉峪關八百里之地,忽落一山,呈五指之形,壓一妖猴。”
“此山名喚‘五行山’,相傳為佛祖施**力凝聚而成,用以鎮壓妖猴……”
……
“極西之地,有火焰大山,妖魔居之,人不能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