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桿子里出政權。
浩渺中華史,上下五千年,王朝興衰、家族沉浮起落,湘江河畔、八角樓上,盡在高仁胸中。
偉人總結出來的一句話,至理名言,但要實施起來,卻也非易事。
從東晉到民國,歷史的教訓猶在眼前。
東晉王朝建“北府兵”,然而,令晉室沒有想到的是,這支寄予厚望的軍隊,最終,當劉裕等人掌控之后,掉頭一擊,要了晉室的命。
唐朝末年,宦官掌禁軍、神武軍,槍桿子掌握在宦官手中。從此,唐朝的宦官,殺大臣、隨意廢立皇帝,咸魚翻身,一下子從奴才搖身一變,成為主人,帝國也從此步入屈辱的宦官專權時代。
德宗、憲宗認為宦官家奴掌握,就跟自己掌握沒分別,歷史狠狠地教訓了他們。
其實,晚清與晚唐頗為類似,曾國藩剿滅了太平天國,然而,他無意間恢復了晚唐藩鎮割據的情形,湘軍、淮軍等相繼崛起,兵為將有,再度死灰復燃,并且延續到民國時代。
清政府小站練兵,想一想,其模式是否與東晉“北府兵”類似?
掌握北洋三軍的袁世凱等,如同劉裕一樣,最終在政治上崛起,相當一大部分成為民國時期的北洋軍閥。
黃埔軍校,按照三民主義打造的黨軍,是否也與德宗開始組建神策軍類似?
穿越千年歷史,你會發現,神策軍組建后,開始了掃滅河朔三鎮的統一戰爭,而黃埔軍,是不是也以北伐掃清北洋軍閥統一全國的戰爭?甚至結果都有些類似,起初階段十分順利,最后都因為有人背叛革命,轟轟烈烈開始,最后失敗,僅完成形式上統一。
常凱申的崛起,是否如同袁世凱的小站練兵一樣,掌握了槍桿子,最終問鼎最高權力。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讀史才能使人明智!
一個政權的維護,長治久安,繞不開這三樣:刀把子、錢袋子、筆桿子。
歷史的進步,總是建立在無數的血的教訓上,從北府兵到神策軍,到北宋禁軍,再到黃埔……
大漢軍校。
高仁以獨裁者的帝王霸道,出任第一任校長。
并立國策,自此之后,漢軍校尉以上武將,需在軍校學習,考核通過后方可予以晉升。
大漢軍校教官,政治部賈詡,軍陣教官皇甫嵩,槍法教官趙云,騎戰教官呂布,步戰教官典韋,劍法教官史阿……
第一批學員,徐庶、太史慈、甘寧,又從呂布的并州狼騎中選中兩員將校,一個二十出頭還未展露鋒芒的張遼,另一個自然便是“陷陣營”高順。
西涼降軍中,欽點李傕部下小將徐晃,此人若是按照歷史發展,為魏國五子良將之一,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贊“有周亞夫之風”,魏國中流砥柱。
至于其他人,張郃現在是冀州牧韓馥麾下任軍司馬,樂進、于禁具在曹操手中。
周瑜在江南,龐德在西涼馬騰……
余下尚有二十來人,一半乃是高仁收服董卓西涼軍的將校,一部分出自并州狼騎,一部分來源于朝廷門閥子弟,最后一部分乃是李傕、郭汜等暫且臣服的軍閥麾下。
刀把子緊緊的握在了高仁的手里,外加精神政治建設,洗腦式灌輸大漢主義思想,不怕不能成功。
至于錢袋子,朝廷沒錢,皇室更沒有錢。
但高仁有錢,董卓遺產,足夠吃飽。
董魔王掠奪大半個洛陽的財富,外加關中富庶,積累之多,超出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