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現在所有人都知道,想拿獎牌,必須得有四周跳。
王萱“來啦來啦”
叢瀾腳踝上自立自強的冰塊往下滑了滑,稍微有點偏了,她低頭給扶了扶,主要是用手拿著太凍手,盤腿坐在這里,注意下姿勢就可以了,能偷懶就偷懶嘛
再一抬頭,樓翎已經到了場邊,跟教練握手,在廣播介紹的聲音里轉而向后滑到場中。
叢瀾“我們男單好帥呀”
王萱“一米七的大高個”
花滑里面,男單有個一米七就足夠,真要是一米八的大個子,就不怎么能往下繼續走了。
有攝像師往這邊移了移,鏡頭偏下,對準了坐在地上的兩人。
比完賽的高濯見到叢瀾在后臺看比賽,笑著走來,給她和王萱遞了一瓶水。
“發燒好了嗎”他問。
叢瀾“昂,好了。”
有人喊高濯,他扭頭揮揮手,跟叢瀾道“我先過去了。”
叢瀾“去吧去吧”
兩人復又認真地看著屏幕。
王萱低聲地道“樓翎這次換了新的技術”
叢瀾“嗯,改了一點點。”
她還特意比劃了一下,示意就一點點。
攝像師哦豁
他緩慢扛著攝像機和收音器湊近。
樓翎今年換了新的跳躍進入方式,是于謹跟他教練在休賽季死磕的,用的是叢瀾13賽季的技術。
叢瀾14賽季沒有四周跳是事實,于謹也不想在發育關內給她上四周跳的難度,因為太容易受傷了
但他趁機整理了叢瀾13賽季的四周跳技術,跳躍不只是起跳、旋轉、落冰的動作,它的進入與滑出方式同樣很重要。包括相關的肌肉、耐力訓練,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
叢瀾用四周跳會有一段助滑,不像三周跳,隨便干拔。但訓練的時候、比賽的時候,叢瀾也一直在進步。
哪怕是訓練里的失敗,都是寶貴的經驗。
國內之前練出來的四周跳很粗糙,技術老套,在國外四周跳技術開始發展改變的時期,樓翎易儒他們用的還是以前的技術。
isu規則都改了百八十年了,不是鄺玉海他們不想換,是他們不知道怎么改。
叢瀾的技術是從非人類教練那里學的,融合了自己的風格,她的肌肉、她的發力方式、她的冰感、她的跳躍天賦
應該說,跳躍是極為私人的一種技術動作,每個人的跳躍技術都有自己的特點,無法被人完全復制,頂多就是學上一兩點。
就像是大廚做菜,食材一樣,菜譜一樣,但味道各有差別。
叢瀾的跳躍很漂亮,高飄遠,進入滑出的方式特別,用到的步法也多,她是完全不懂花滑的路人都可以看得出來的那種美。
與其他人截然不同。
這是她的優勢,但對于謹來講,要整理和總結就有些困難了。
叢瀾想起來前幾個月里搬著兩大箱子記錄本的于謹,好好一學渣,硬是被逼著學了怎樣使用軟件。
張簡方還請了專業的人來教他,因為紙張已經不夠于謹發揮了。
于謹在空閑時間做了很多的工作,他再度整理了叢瀾的數據,翻了之前傳感器記錄下來的建模,一方面是為了發育關后讓她重拾四周跳,一方面是想看看能不能共享給男單教練組。
女單這邊的話,褚曉彤練四周跳有些不現實,于謹并不是很贊同讓褚曉彤上四周難度她年紀大了,受傷的可能性太高。
有了成套的技術,對運動員來說不是萬無一失,頂多算是有了方法,他們需要與自身的技術結合、改變,從而形成新的極具個人色彩的跳躍。
第十一位出場的樓翎,開局一個4t,軸正、轉速快、高度佳、落冰穩,他手臂和雙腿收緊著,深藍上衣與黑色褲裝的考斯滕顯示出了優越的身材比例,落冰時的雙臂舒展,如燕之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