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叢瀾第五次參加國際賽,第四次參加大獎賽總決賽。
她在去年完成了gf三連冠,與有史以來的女單成績持平,如果這一場她可以奪冠,那么將會是新的歷史紀錄。
“她好像一直在突破。”媒體這樣評價。
遲敬涵作為國內媒體記者之一,這次來到了gf現場。他要比國家隊的成員們早來幾日,準備器械、熟悉場地、提前發稿什么的。
在主辦方這里領取媒體證件的時候,他聽到很多同行在議論叢瀾,不少人都看好她再拿個第一。
“追花滑比賽的誰能不喜歡叢瀾呢”
“難得一見的巨星。”
“十幾年前的花滑盛世,不知道會不會通過她復現。”
任何一項運動,不管是熱門還是冷門,誕生了全世界范圍內的巨星,對這個項目都是有益的。
人們總是從愛上巨星開始,將熱情分散給項目,從而使得整個項目的從業者都受益。
曾經火熱的花滑市場,就是因為不間斷出現了明星運動員而持續了下來,又因為大家的陸續退役而消退。
最火的時候,北美市場幾乎被一人壟斷,本身最璀璨的女單也更加奪目,她退役流失了一大批北美觀眾,加上后續的鹽湖城騷操作,導致北美市場一下子就變沒了。
現在,出自北美的選手們連訓練費都不一定有贊助商,好些更是只能自行籌措。
至于星野晴奈,她還不是這樣的“巨星”,她在日本很火,可是論起突破項目的限制,帶動全世界的人關注花滑,她在這方面的影響力有限。
叢瀾不一樣。
年齡限制以后最年輕的冬奧女單冠軍、多次創新世界紀錄、四周跳女單、gf三連冠、大賽成績不是一就是二,她的標簽太多,她還繼續在役,看樣子能打到下一個冬奧。
在役時長也是造星的一大因素,拿獎就走沒有錯,只是,延續兩個冬奧周期肯定更好。
遲敬涵領到了兩個證件,拍照和文字是分開的,需要提前申請,若是有缺失,就只能發布一種稿子,比如只有文字沒有照片。
有時候會很遺憾,因為到了才知道,不能帶圖發稿是痛苦的。
有倉鼠囤積癥的種花家兔子,在這方面是不會讓自己陷于兩難境地的。
遲敬涵選擇都要。
“我喜歡別人夸我們的孩子,”同事笑著扭頭,“老遲,你呢”
遲敬涵“我當然也喜歡。”
隔壁已經開始爭論“叢瀾是不是已然成為巨星”這個話題了,有特別喜歡她的,也有反對她的。
沒有人會讓所有人都喜愛,有人愛叢瀾欲生欲死,有人因為自己偏愛的選手而厭惡叢瀾、不知道為什么就是不喜歡她、國別原因不支持其他選手不喜歡的理由太多了,有時候,一個不起眼的“上次我申請采訪她拒絕了”都能讓人記恨在心。
于是爭吵起來就有了熱鬧。
遲敬涵臨走之際,那邊有人揚言“叢瀾只有在平昌蟬聯冬奧冠軍才能是真正的花滑巨星”。
聽得他一陣無語。
獎牌是一個選手的能力衡量標準,花滑圈里ogg壁一切,叢瀾只要得到一枚就足以說明她是厲害的。
“我都不曉得,”遲敬涵冷笑著,“原來有些人對叢瀾的期待值這么高,現在就開始展望冬奧了。”
同事亦是無語“我都沒敢這么想”
他頂多就是期待一下叢瀾參加冬奧,再站上領獎臺而已。
遲敬涵“其實也可以想一想。”
話一出,兩人就笑了。
暢快的笑聲從這里傳出,飄到了爭議著的人群處。
那邊的幾位媒體人好奇地望來,揚言叢瀾只有得到第二枚ogg才承認她是巨星的那位,見到遲敬涵兩人后皺眉,沒等他腦子里想著什么,旁邊的人就嗆了他。
“她的成就不需要你的認可,你以為你是誰啊屁都比你有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