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了笑“我的狀態很好,不用擔心。”
隨后,“叢瀾狀態良好”就被單獨推送了,哪怕是上千名運動員,其中不乏有兩屆冬奧會的獲獎者,更有索契時的金牌選手,但她依然能得到不小的關注。
最關鍵的是,在宣傳部可以說是廢物的基礎上,張簡方搞起來的花滑宣傳組,真的很能干。
論起來,可能是不僅不干活還拖后腿的老咸魚,跟,剛畢業的朝氣蓬勃充滿理想的大學生,的區別吧
詹吟瞄了一眼數據,跟組員招呼了一聲“你去找xx要圖文,你去推下這個,新聞平臺誰在跟忙起來忙起來,忙完了我申請資金帶你們出去大吃一頓”
組員們“好哎”
冬運會一向辦得悄沒聲息,這一次的十三冬,別的不說,花滑是在國際上都備受關注的。
哪怕是國內賽,叢瀾的外國冰迷粉絲們依然很關注。
放出來的直播鏈接有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的i訪問,遲敬涵回去了以后,聽負責信號的同事感慨花滑出明星選手真不錯。
“國外幾個電視臺還跟我們買版權,這都沒干過的事兒,把我們臺長都驚動了。”
“青少組比的兩天就陸陸續續有國外i,但可能是后來知道叢瀾還沒開始比,所以就又退了。”
“我看所有的新聞報道里,只有叢瀾的數據一騎絕塵,別人是1她就是1000,花滑原來這么能打嗎”
遲敬涵把手里的放到盒子里,無奈地搖頭。
不是花滑能打,是叢瀾能打。
難得換班回來休息,比賽期間記者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時待命,他很久沒好好睡一覺了,抓緊洗漱了以后,躺在床上時手機響了一下。
老婆給他發信息,說麻煩給帶個叢瀾的簽名照,要兩份,因為他孩子也想要。
遲敬涵“”
行叭,我記個備忘。
花滑的出場順序是國內賽的積分,不是不想看國際賽,但每年能出去比的就那么幾個人,要是誰有傷了還會缺席比賽,這還怎么看國際賽積分
這兩年叢瀾的國內賽都不是全勤,四月份的冠軍賽總是會缺席,不過她每次都第一,后面的褚曉彤等人也不是都全勤,加上成績也會有起伏,所以叢瀾的積分還是遙遙領先。
三十余人里,叢瀾最后一組最后一位出現。
正經比賽,跟全錦賽什么的都不一樣,短節目的前24才能進入自由滑。
這么一安排,十三冬的正式性一下子就提高了。
畢竟,只有四大洲歐錦世錦賽冬奧會這類的a級賽,才有“進入自由滑”這么一個門檻。
叢瀾在候場熱身,她戴著耳機閉上眼睛過自己的短節目。
不遠處是正在跳繩的褚曉彤,梅山雁則是在做陸地上的3z3t連跳。
第一梯隊的眾人心態相對來說比較穩,技術難度低的十幾人則是憂心忡忡,擔心自己不能進入自由滑。
雖然都是注冊在籍的職業運動員,但等大家放在一起的時候,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先不論心態,只這個賽前熱身,三十多人就很不一樣。
進入國家隊的那些人,雖然現在都是按照市隊在活動,混入了市隊的人群里,沒有聚集在一起,但是很明顯,你一眼看過去就能夠分清楚,哪些是哪些。
張簡方來這邊看大家的情況,一眼過去,心下嘆氣。
差距太大了啊
也怪不得都說全國資源集中在了國家隊,只看這個小小的熱身,國家隊的成員當初都是教練們跟隊醫、體能教練一個個掰著測量數據之后制定的熱身方案;
市隊的大多是聽教練的安排,難免步驟僵硬或者缺乏那個“度”;
更甚者,有的孩子胡亂地做著一些動作,雜亂無章,只是簡單的把身體熱起來又消耗掉,變冷了、變得沒力氣了;
再就是慢騰騰的,時不時做兩下動作,有點已經看開了放棄了的意思在。
張簡方“”
都知道要做什么動作,跳繩、拉伸、收緊等等,但跳多少下按數量還是分鐘活動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好的我真的活動到位了嗎
對于業余的人來說,活動開了就行。
可對于專業的競技運動員,賽前的準備就是為了比賽期間的完美發揮,尤其是叢瀾褚曉彤這類要爭金牌爭前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