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清華北大,其余的綜合性大學,體總給夏季項目一攬子都包了進去,那花滑也要。
張簡方額滴額滴都是額滴
他這大半年都在忙這事,目前來說差不多能成了,再等倆月看看回復就行。
大學之外,還有初高中。
北京的師資力量很豐富,叢瀾當初是有北京戶口,這才從齊齊哈爾直接回來的,但其他的孩子沒有啊
沐修竹他們這些jr的孩子們,借讀也不是個辦法。
就算家長愿意讓孩子走體育這條路,也不代表他們放棄了孩子的學業,自然是兩手抓才是最好的。
拿獎牌的畢竟是少數,一次就那么三個人。
但余下的,有太多太多孩子了。
索契冬奧周期為了叢瀾考學,張簡方批了一筆資金給隊內請老師,延續到了現在,組建的裁判班所請的老師也在這筆花銷內。
國家隊的孩子家長聽聞補課,都驚喜得不知道說什么好。
還有人給張簡方寫信,說謝謝他的安排。
這些,張簡方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他不壓運動員和教練的獎金與津貼,錢一到賬,財務直接給,能不拖沓就不拖沓,姜意還會及時去查賬,避免出現問題。
祁尋春作為領隊,又是直接受張簡方管轄,在隊內的權利僅低于他,連一些不得不留在花滑部內“養老”的硬茬子,她都能甩臉子不給面子,說白了,她要負責的就是“帶隊參賽,讓選手無后顧之憂”。
教練組、醫療組、體能組,這些直接管運動員的訓練相關;
宣傳組、周邊組、對外商務,彼此合作,各有分工,形成良好循環。
張簡方也是回顧了以后,才發現原來自己做了這么多。
“這工作報告是真的能寫。”他戴著眼鏡,一字一字地敲著鍵盤,速度很慢,但很認真。
“未來工作計劃,”張簡方邊念邊打字,“致力于三億人上冰雪,我有如下想法”
按照年齡段傾向,在傳統媒體、新媒體上分別制定宣傳計劃,打造體育明星、聯合當前熱點趨勢,吸引大眾對花滑產生好奇,從而抓住機會擴大宣傳力,為此,需要專業團隊和宣傳渠道;
緊抓比賽,落實公平公正的良好賽事氛圍,引進年輕人才,增強互動感,提升比賽觀看體驗;
他吸取了詹吟等人的建議,決定從國內賽入手,將花滑賽事變得年輕化。
詹吟組的建議是,不要讓花滑比賽成為“我單純是為叢瀾來的”背景板賽事,叢瀾很重要,她是宣傳的重點,但不能只依賴她。
“迄今為止,普通人、冰迷、懂一點技術的、技術粉,數量是依次大幅度降低的。一般人看不明白花滑,冰迷里也有90的人只為了看個熱鬧,了解一點規則知道花滑有幾個跳躍、賽事打分標準的太少了,”詹吟給張簡方匯報時說道,“我們要讓大部分人記住,有一項運動叫做花樣滑冰。”
一口氣吃不成胖子,叢瀾冬奧奪金掀起的水花都很局限,更別說一場簡單的國內賽事了。
讓人們看了一場比賽就癡迷花滑,這很不現實。
目標放低一些,讓觀眾們看了以后,記住“我曾經看過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這個比賽叫做花滑。”,就足夠了。
故而,一直心心念念自家比賽沒有ga想要塞一個ga進去的張簡方,采納了詹吟上交的許多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