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為什么,張簡方找到兩人的時候,他們會應下這件事。
因為他們就算技術難度出不來,在演繹梁祝上,依舊可以做到最好。
長笛模仿的鳥叫出現,那一刻,現場頓時變得鳥語花香。小提琴獨具的輕盈浪漫,大提琴的圓潤溫厚,梁祝的故事廣為人知,觀眾們可以很輕易地分辨出來,二人在表演什么。
相遇相知、同窗載、十八相送,到英臺抗婚,前面的明快一改作風,現場變得陰森嚴峻和悲痛。
虞悟不愧是能跟堂溪組搭檔的人,他腳下趔趄的那一步,伸出手面對著愛人時的痛苦,可望不可即的絕境,一霎將人們帶入了整個故事里。
知道他們會化蝶,可是見到墳前哭靈之際的血淚控訴,人們還是不由得濡濕了眼眶。
藝術家的感染力真的好強
雙人的配合太厲害了
放到現在,分得直接打爆了
當“化蝶”的旋律響起,長笛、豎琴、小提琴共同構建了一個仙境,冰面上投影出來了花叢,兩人依偎著作燕式巡場,這段留白讓全場鼓掌。
固然,兩位退役了,技術難度都不在了,過程里只是有一次雙人的一周跳,和一個小小的拋跳,燕式滑行的開度也不是特別的大,身體動作稍顯僵硬,沒有舒傲白他們那么的柔軟,但這個節目仍然無比好看,稱得上一句風華絕代。
沒有技巧,全是感情。
結束以后,堂溪在虞悟懷里,兩人緊緊相擁。
情緒大量釋放之后,兩人顯得特別激動,抱著彼此的雙手手背青筋鼓起,像是要把對方揉進自己的身體里似的。
虞悟“好了好了,謝幕了。”
堂溪悶悶地“嗯”了一聲。
兩人這才松開,虞悟牽著堂溪,兩人優雅致謝離場。
電視機前的書芩媽媽落了淚“真的是很久很久沒見了。”
書芩“我知道你為什么當初會喜歡他倆了。”
這樣的組合,誰能不喜歡呢
寶刀未老啊
小年輕們多學學,看看前輩這藝術感
好喜歡啊,要是擱現在肯定火
互聯網這么發達,人們接觸信息的渠道多了,花滑發展勢頭良好,冰迷人數擴大了十倍有余,要比溫哥華周期熱鬧許多。
有人覺得堂溪虞悟不火,緊跟著就被科普了當初兩人的戰績,那會兒就算互聯網沒普及,他們照樣是最亮的星,守著體育頻道看花滑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半點不比現在少
現場觀眾席,南茵捂著胸口,感受到了心臟的跳動。
太好看了這場梁祝真的太美了
隨后,現場的燈光再度暗下,南茵突然想到了節目單里的安排,下一個是省隊的男單弟弟,接在前輩后面,這人能行嗎
事實上,大概可能或許應該八成是不太行的。
二十多個節目里有少許幾個是非傳統文化的曲目,都放在了最前面,把堂溪虞悟當成開場嘉賓,兩人直接將藝術高度抬起,后面的人就有點招架不住了。
可是又沒辦法,不然就得把這幾個曲目打散了放在后面,這樣一來,連串的曲目就亂了。
最后還是將就了,就這吧
舒伯特鱒魚五重奏里的第四樂章,截取的片段倒是挺歡快的,男單表現力差一些,不過跟前面梁祝的風格差別大,在這會兒倒算是一件好事了,不至于被碾壓得太不能看。
等結束了以后,南茵笑著跟大家一起為他鼓掌。
下方冰上的人長舒一口氣,夸張地做了擦汗的動作,觀眾們看見以后發出善意的笑聲。
他感激地給大家道謝,一副如釋重負的模樣,逗笑了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