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前,有人曾經問過張簡方,是否要將gs的數值調高,寬度放廣。
“以前我們不也是會對難度跳躍額外加分嗎ai的話,范圍給得充足一些,也能在冬奧之前給大家鼓鼓勁、安慰安慰。”對方是這樣說的。
張簡方也猶豫過。
各個國家的國內賽之所以不被isu認可成績,一是裁判不由isu指派,二是規格不夠,參賽選手的人數不同,三是評判規則由該國冰協負責,存在差異。
比如大鵝家的羅剎杯就會對一些旋轉多加分,兔子家的就是對挑戰難度給出一定鼓勵分,還有許許多多閉著眼睛打分的情況。
反正是關起門來自家比的,可謂是該國冰協的一言堂了。
自然,也會存在霓虹那邊,伊豆川雪繪技術大退步以后被教練組半拋棄,從而疾速損失待遇,被苛刻打分、壓分。也有天草梨繪這種,需要給同組的關系戶讓分、jsf刻意壓分等等,這類的情況出現。
怎一個混亂了得
而且,國內賽水分,是公認的。許多選手國內賽的分數都要比國際賽好許多,所以各個國家的錦標賽只能縱向對比,而不能拉出去跟其他國家的選手作橫向對比。
張簡方拒絕了這個提議。
“說白了,”他當時的語氣不算好,“我們缺的不是寬度。”
是公平。
有人糾結過要用哪種規則,他們將這些年gs歸納的規則寬度命名為叢瀾2015、叢瀾2016、褚曉彤四年平均、樓翎兩年綜合
從這里面也能看出來,叢瀾在得分時的賽季收緊情況。
就像是叢瀾2016賽季無理由的自由滑分74打起,就像是樓翎3a高飄遠才能得到一個214的困難程度,就像是褚曉彤分被壓給其他選手讓位置的彈性范圍
張簡方說“我們按照技術手冊來。”
按照isu出版的,最新的,標標準準的裁判技術手冊。
細摳每個條款,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經過大數據和算法分析,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統計,以及一定程度的賦值,并將其可視化。
gs細致到一個跳躍的進入過程里從壓步到起跳之間,距離、時長、滑速、用刃、單足與雙足簡易困難程度對比、銜接步法的個數與難度與復雜度開發人員以前很喜歡看大家的跳躍,這些年補充完數據庫之后,哪怕見到了叢瀾的4z,個個都是神色發苦。
滑行大半個場邊,多用雙足壓步調整速度和控制,少單足步法與轉體步法,簡單步法進入跳躍,銜接步法后又待機準備跳躍根據每一個維度來圈定范圍,最后得出這個跳躍的進入分值該是多少。
再去評價這個跳躍的高度、遠度、跳躍軸等等,然后是落冰。
可又有了新的問題。
比如,雙足壓步的滑速可能會比單足轉體銜接復雜的滑速要快,簡單步法的進入速度可能會比復雜銜接的進入速度要快,或者
也存在都是差不多的跳躍進入,一個可能雙足壓步少一些,一個可能起跳前的步法略難一些
如果摔倒了呢那這個跳躍要怎么平均地去看因為有人的摔倒是跳躍質量差,有人的摔倒是空中姿態不錯只是落冰階段不行,也有人是純粹的失誤而已。
滑速快的進入不一定就會得到高分值,滑速慢的也不一定就會是最低的。
要知道,一個跳躍看的不只是它的空中姿態,也不是簡單的高遠度,而是一個階段、一個過程。
若這個跳躍整體很好,只是滑出后有點滯澀,那么就應該在原本3的基礎上有所抵扣,而不是一股腦地去從“滑出ot該扣多少分”開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