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曉彤“還可以啦,比去年的分數高了許多。已經很有進步啦再多練兩年就可以,他才幾歲啊”
是啊,他才幾歲啊
孫婭然“17歲的小將,今年第一次來到了奧運賽場,還差兩個月將要18歲。他在青年組得到了總決賽金牌,升組兩年,今年進步極大
成年組世錦賽第三,大獎賽分站賽第一,大獎賽總決賽第四,現在,他在剛剛結束的奧運男單短節目比賽中,暫列第三
少年未來可期,明日自由滑加油”
沐修竹是四月份的生日,本來2015賽季就可以升組,于謹壓了他一年,讓他在jr多待了一段時間,拿了jgf的金牌,可惜的是2016年2月舉辦的第二屆青少年冬奧里,沐修竹只得了第二。
不過問題不大,這比賽無人在意。
叢瀾當年就卡了個年齡bug,能升組能比索契能成為isu更改規則后的最年輕冬奧冠軍得主,但就是無法參加這個青冬奧。
故而,于謹對這個比賽也沒有太多認同感,加上jr本來就冷,很多冰迷壓根就不知道還有這么個jr組的冬奧。
孫婭然要不是掃了一眼抽出來的沐修竹資料,都忘了這一茬。
頓了不到半秒,壓根就沒思考要不要補上這一條,孫婭然對著畫面,直接轉了最后一句話,來作為對整個男單短節目的總結。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是我們當年承辦北京奧運會時候的口號,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我想,用在這里依然很合適。為勇于挑戰的奧運健兒們加油助威”
這話也順便是提醒大家,下一屆冬奧是在我們家哦我們家哦
沐修竹在后臺等自己的成績,他比完了以后還有幾個人沒開始,像是ortonhe等等。
從暫時第一到后面的第二、第三,他以為自己會慢慢挪出去,結果最后確實是挪動了位置,就是吧,一直沒出去。
等著等著,沐修竹就瞪大了眼睛。
第三,短節目第三。
他第三了
這是一個說優勢也有,說劣勢也確實是這樣,的尷尬名次。
拼一把說不過可以到第一第二,很大可能只要穩住就能第三。
如果后面有人自由滑發揮得好,也或許會把沐修竹擠下去。
賽場上從來不缺奮起直追的劇本,叢瀾從第四追到過第一,沐修竹也從第六追到過第一。
不是所有人都會跟他們一樣,但絕對不會沒有人做到這樣的奇跡。
于謹緊張得直蹦跶,在原地轉著圈地小蹦,看得茱迪眼睛都疼了。
“行行好,實在不行你出去跑兩圈吧剛好外面溫度低,你也消耗消耗多余的能量。”茱迪熱心建議。
于謹“我焦躁。”
茱迪“看出來了,有眼的人都能看到。”
于謹“我不能讓小沐看見我這樣。”
茱迪“他馬上就來了,你先憋憋,別蹦了。”
于謹“我得找個什么轉移注意力。”
茱迪“找找找,趕緊的”
記者遲敬涵在外面跟同事一起等沐修竹出來,混采區有不少的人。
“這一屆的花滑參賽選手是真的優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