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誰都像她一樣堅定的。
不是任何時刻都能站起的。
叢瀾低聲笑了起來“忍受。”
她缺的,是一點忍受。
不是對isu的忍受,不是對不公平的忍受,不是這么淺顯的忍受。
是置身于世間總有無能為力之時的忍受。
壓死駱駝的是最后一根稻草,壓垮人的是無數件小事的積累。
也許是深夜路邊用最后一點錢買到的飯翻落在地的崩潰,是掛斷了父母小心翼翼詢問的電話后凌晨點都未曾休息的霎那負面情緒,是深陷長期考試準備里的麻木與消耗。
大家不是不勇敢,只是,沒有人可以一直勇敢。
“你要跑到終點再哭。”
可是,我跑不過去。
我跑過去的話,又為什么要哭啊
所以,要怎么跑過去
跑過去的人,究竟是怎么跑過去的
于謹看向鏡子前站了有兩分鐘的叢瀾,看到她笑的時候,就明白,她知道了。
知道自己要怎么做了。
1516賽季的風暴是在告訴所有人,她叢瀾不懼艱險,會一直挑戰下去。逐漸地,她想讓大家都有挑戰的勇氣。
今賽季,她確定重啟的兩個節目主題都朝著“人生”靠攏的時候,風暴有了溫暖,冰迷說從中得到了很大的鼓勵與支持。
但也有人說,還是太凌厲了,看節目的時候能調動所有的心神去跟叢瀾,看完以后只余自卑和無力,覺得振奮只是振奮,沒有辦法得到更多的東西。
這些言論被諷刺為“吹毛求疵”,也被反駁成為“你就是看不懂表演內核”。
對一個節目的解讀向來是充滿了個人感受的,幾十萬人的看法不相同,太正常不過了。
叢瀾現在認為自己的短節目不夠優秀,并不是說明她以前的表現就不優秀、很差勁了,而是,在不同的時間段里,她想表達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是山。
每一個階段,叢瀾都貢獻出了無與倫比的演繹,這就是為什么她在全世界都有冰迷,就連熱帶國家都有。
這也是為什么,花滑從業者們都不得不夸叢瀾一句,她是遠超滿分100的無上限選手。
isu的100分是“看山是山”,叢瀾卻早已經到了“看山不是山”的階段,而現在,她又成為了新的“看山是山”。
“對苦難的忍受。”叢瀾輕聲地吐出這幾個字。
一往無前的同時,不也在忍受嗎
梅山雁的簽位是第組14,丁教練去帶她比賽了,后臺這邊讓于謹和茱迪幫忙盯著褚曉彤。
叢瀾在想明白這點的同時,后方正在跳陸地1a的褚曉彤,也明白了。
我用所有報答愛,這歌高亢而悲情,“一支歌、一場夢、一顆心、一滴淚”,四個角色被四句歌詞精準地表述著,在最后說著模糊恩仇,卻又一刀兩斷。
褚曉彤不想跟花滑一刀兩斷,只是她要跟比賽一刀兩斷了。
其實這歌的主旨,從歌名上就可以看出來了。
褚曉彤也是一直這樣去演繹的,感恩、回憶、悔悟、欣慰
她的情感是復雜又糾結的,是遺憾又滿足的,為自己在花滑中傾覆的時間精力,也為自己十來年的堅持和瀕臨放棄后的崛起。
因為走到了職業生涯末年,所以她的心態較叢瀾、桑瑩,更為看開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