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要求一個教練是全能的,只要一方面是足夠的就可以了。
當不同長處的教練組成了一個團隊,運動員就有一個更加完善的教練組來授課,對運動員是有利的。
張簡方“你這個想法很好,但是功勞也被平分了。”
能到前場的只有那么一兩個人,陪著運動員在kc區等分的也就是兩人,可以出現在運動員報幕列表的也就是兩人。
其余的呢幕后工作的那些就被削減功勞了嗎
而且主教練,和副教練,這是完全不一樣的責任和利益。
隊內在往這個方向走,可一直沒有確定地去走。
寫在紙上的,終歸是不一樣的。
于謹“青訓營不就是一個嘗試嗎事實證明我們做得很好,你看現在進到國青隊的孩子,技術水平每一個周期都比之前有增長,在青訓營里教練就沒有專人之分,他們直接管理所有人。”
張簡方“你這是想整合所有的教練資源。”
于謹“也可以配合你的地方到國家隊的教練制度啊”
張簡方“我想想吧。”
專人分管學生,就像是,于謹只管叢瀾,丁教練只管褚曉彤,也可以彼此教課,但一般來說叢瀾不會頻繁去找丁教練,褚曉彤也不會頻繁地找于謹。
滑表教練除了茱迪還有其余人,但叢瀾就不會去找其余人,她只找茱迪,偶爾可能會請教一下路過的、有空的教練。
易儒或許想找于謹請教,可他也不會麻煩于謹更多,在眾人眼里,于謹的徒弟是叢瀾和沐修竹。
這就是現在的情形,有用,好像不太多。
教練資源是被浪費了的。
于謹“現在就好像是被隔斷的一個個小水坑,我想整合起來,成為一個湖泊。”
照著他所說的去修改,那么,在主教練專項教練的分配下,等于說,隊內的教練資源是共享的。
運動員的主教練負責縱覽全局,調整大方向,以專項教練的配合,來規劃她的整個運動生涯。
張簡方“班主任制度嗎”
有點像是學校里的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前者任務重,后者也不輕,各科目的成績集合起來,才是整個班級的綜合水準。
丁教練贊成于謹“我覺得這樣的想法有可行性。”
就跟他手底下的三個小女單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擅長的也有不擅長的,但在某一個方面,她們絕對是可以獨當一面的。
教練也是如此啊
于謹比比劃劃“我們教練就是一個木桶的木頭片子,拆出來長的那一根,去拼一個更高的、更大的木桶,讓里面的水更多一點。”
所以他原本今年是打算收幾個徒弟的,最后還是猶豫了。
因為他很想做成這件事。
不知道對不對,也不知道會不會做得很好,但他想做。
張簡方也在做這件事。
專項教練到體能教練再到醫療康復團隊,他構建的整個團隊體系是完善的,也是各有分工的。
專項教練不能給一份體能計劃出來嗎
完全可以。
那為什么要多加錢,從舉重隊的退役運動員那里,請人來做“體能教練”呢
當然是因為他們教得好啊,更專業啊
于謹也可以帶滑表課,可是他帶的就是沒有茱迪的好。
茱迪也可以帶跳躍課,可是她帶的就是沒有于謹的好。
張簡方沉思了片刻“運動員可以有梯隊建設,教練員也需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