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冰協夏季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總結了這兩個周期的成績,也對外公布了當前的國青隊、國家隊成員與教練團隊的構成。
他們是很自豪的,說梯隊建設很完善,各個難度層級的適齡運動員儲備都足夠。
冰迷們卻覺得,不夠,很不夠。
只說女單,怎么能沒有四周跳呢別家都開始在卷4z了呢,國外那誰還發了訓練的4z視頻,我們怎么連個4t都見不到
渾然忽視了大部分國外運動員技術大瑕疵的現實。
今日,桑瑩的3a,冼初然的4s,給理智冰迷們狠狠出了一口氣。
因為她們看得出來,桑瑩是真的穩了3a,她是靠自己的實力跳出來的。冼初然的4s問題比較大,控軸和落冰還有難度進出上都夠嗆,可她的技術非常標準。
新的3a女單出現了,這讓大家興奮。
新的標準4s出現了,這讓大家振奮。
標準,這是兩個本就應該做到的詞匯,可好像已經被人給排除在外了。
3a的發力方式不同,再怎么投機取巧都不一定能練出來,哪怕真的出來了,成功率穩定性也低得可怕。
四周跳不一樣,平昌周期從男單到女單,似乎已經形成了一條專屬于技術毒瘤的偷雞摸狗方案,一個個的,沒有最毒,只有更毒。
反正,落冰站住了就行。
賽后采訪里,冼初然回答了記者的“你的薩霍夫四周都已經出來了,但隊內很多人沒有出這個難度,是因為她們天賦和訓練不足嗎”問題。
有著虎牙的冼初然奮力趴在桌子上,伸手去夠那個鵝頸話筒,調低到適合自己的高度。
“我們教練說了,”最稚嫩的童聲里,說出來了最諷刺的話,“要練就要練技術最正確的四周跳,要出就要出賽場最符合標準的四周跳,我這個跳躍并不完美,它問題很大加分也很少,但我能確保的只有一點,它符合國際滑聯技術手冊上的所有認可標準。
能進入國家隊的人天賦都不低,之所以她們沒有出四周跳,是因為你們不知道而已。”
說完這話,冼初然笑了笑,任憑后者追問“現在誰出了四周跳”,也不回答。
她能感受到這個記者提問里的不善,一個問題的問法有很多,偏偏他用了最不好的那種。
隊內一直在練四周跳,從12歲到16歲的女單、男單,他們未曾后退過。
于謹還是覺得小孩子練這個難度不合適,但大勢所趨,而且運動員本來就是用肉體凡軀去拼一個極限,他沒辦法阻止,也不能阻止。
練四周跳太容易受傷,冼初然在地方隊就因此骨折過,那個時候她的教練還不會教這個難度,等到了國家隊,十二歲的她聽聞自己可以練四周,興奮得兩天都沒睡好。
每個人都在練高難度,只是沒有出成果而已。
為什么這么難呢周妍寧洛蓓蓓都被教了兩三年,怎么還沒出3a和四周跳呢
因為于謹和丁教練他們要的,不是一個虛假的跳躍,不是擦邊完成的“你看我落冰了呀”。
re規則以內,存周規則以內,點冰跳要干凈,刃跳要果斷,z和f不要錯刃,3a也不要在冰上轉了近一圈再起來,不求難度進出,也不要叢瀾那么高的質量,至少,至少要是一個技術正確的底子。
底子很重要,有了正確的技術,才能在往后的數年千錘百煉里,給自己一個堅強有力的支撐,讓運動員能不斷進步,而不是到了某一階段就開始拆東墻補西墻。
于謹可以預料,去年說著已經跳出來四周的某些女單,除了那些技術還算可以的,別的要是再這么下去,一個冬奧周期都撐不過去。
“你一開始就是崴著腳走路的,那等你年紀大了,要怎么去走正常的路呢”
他們教練組也很急,遠比別人更急,因為叢瀾在隊里。
只有一個高難度女單是遠遠不夠的,她太容易出意外,沒有一個能撐一撐的同伴,給叢瀾的壓力太大了,給隊內的壓力也太大了。
叢瀾是一把雙刃劍,她讓大家驕傲,也讓大家憂愁,尤其是見到了她與儲備力量之間的差距,這令于謹深深地發愁。
可他還是按捺住了這份心急。
“其實我們也沒有別的路可以走,技術不正確了以后,能扣分的地方就多了,那么這個跳躍的性價比不如一個三周。”
洛蓓蓓的3z被抓得很慘,去年一整年只要有平刃就一定被抓,刃不深就一定被標嘆號。
易儒的4t點冰稍微有點問題,就會被扣分,認為他將點冰跳模糊成為了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