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了,我弄完之后就去食堂找點,然后去睡了,很累很困。”叢瀾拍打著自己的肩膀,說著。
于謹“那行,有事給我打電話。”
叢瀾“嗯。”
后面沐修竹正在跟桑瑩冼初然景筱曼等人解釋,飛檢就是興奮劑檢測,叢瀾每年的次數是世界第一,頻率極高。
也叮囑她們日常注意飲食和藥物,不要瞎吃瞎用,避免出現問題到時候掰扯不清。
冼初然“嗯嗯嗯知道的”
連一些可能引起檢測反應的正常飲食,也要排除在外,因為花滑不只是技術難度的比拼,還有輿論的影響。
“她的檢測出現過問題”、“她好像訓練嗑藥了”、“有次飛檢查出來了什么但是被某國按下了”,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在辯駁了以后也是無用的,流言謠言一旦三人成虎,好像就貼在運動員身上過不去了。
等著看叢瀾她們倒霉的人,太多太多。
沐修竹這樣的叮囑,也是身為前輩的苦口婆心,他怕這群孩子不以為然,日常如果在外面買東西吃出現了問題,就不好了。
原來中國女單的高難度是嗑藥來的、估計訓練用藥已經成為流水線了、于謹不過如此啊、哪家運動員不嗑藥啊
甚至會從個人引申到整個國家隊。
冼初然舉手發誓“我們一定會非常注意的”
其余幾人也紛紛表示是這樣的。
沐修竹“不要緊張,沒事,跟著隊內走就沒有問題。再說了教練他們也不會讓大家被人欺負了啊”
于謹回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叮囑兼嚇唬兼安慰一通全干了且收獲了國青隊苗苗們的信任的沐修竹。
他都快裂開了。
這還是當初那個膽戰心驚顫顫巍巍的沐修竹嗎
來ga湊個熱鬧你都能湊成這樣,不錯啊
其他教練在周圍感慨“小沐真的長大了。”
與國青隊時期截然不同,這幾年的表現可圈可點,男單扛把子的雛形已經頗有成效了。
媒體采訪時,曾經詢問過叢瀾,身為一個世界頂級的運動員,要如何平衡她的訓練和學業。
這是每一個運動員都要面臨的現實,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從小訓練成長,在一次次的篩選中不斷地前進,失敗者轉而走向普通人的生活道路,優勝者在越來越窄的獨木橋上艱難前行。
叢瀾“沒有平衡,說白了總是會有傾斜的。所以你需要明白你要的是什么,因為你的精力就那么多,分出一部分肯定無法達到你原本的高度。”
這一點,在遙遠到幾乎快要記不清楚的快穿任務里,早就已經被她認清了。
媒體“意思是,如果你愿意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門放在花滑上,你會做得更好,是嗎”
叢瀾笑了笑“我已經把我能有的,都放在花滑上了。”
在這場“平衡”里,蹺蹺板落地的是花滑,而不是學業。
這也是為什么,院內的教授、院士們對叢瀾總是又愛又恨。
她是能夠看得出來的優秀,也是一個缺課最多但成績在全國的天之驕子里依然排得上號的學生,甚至她給出的一些建議、暢想、小論文,在理論上是極為有幫助的。
大四一年她基本上在處理冬奧參賽事宜,二月奪冠后學院直接把叢瀾的名字寫了條幅掛在了門口,就跟她當年讀高中的時候那位校長做得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