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練習花滑的人數激增的同時,教練亂象也是頻頻出現,什么毫無經驗就在俱樂部任職、拿了基礎證件就搖身一變高級教練、國外轉一圈回來就是大師班等等,導致本就昂貴的花滑在全國性缺少教練的市場中,變得更加昂貴了。
這是從索契之后,就加劇了的現實。
那個時候,張簡方聯合了于謹,在一個共同的認知下國家隊教練,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定下了計劃。
他們稱其為“灌溉計劃”,主要內容是定期、定批量地,把有能力、不同能力的教練員,培養成為一個優秀的教練員,在國家隊進行一定的實習后,向著全國分派,并承擔以點帶面的教練教學任務,全面提高花滑教練員的整體水平。
之前跟著于謹的林悅陳嘉年,就是這個計劃的一份子。
但他們二人又不單單是教練員,還有著培養兩人宏觀思維的意圖存在,說白了,一個完整的團隊里不是只有教練員的,還應該有總攬全局的總教練、體能教練、康復團隊等等。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林悅現在就在一個地方隊當總教練呢
也是因此,每年都有一批教練從國家隊外派,拿著兩份津貼,飛向祖國各地,為花滑的梯隊建設和產業發展勞心勞力。
張簡方在這方面的支出,不比培養運動員的花費少到哪里去。
東北山頭那邊,有人去了以后被為難,這就是他們自己要面臨的問題了。不過,只要能穩住,幾年之后便會是新的光景。
從單一的教練到最后的完整團隊,張簡方想讓每個地方都能有類似國家隊的后勤隊伍,也許這是個奢望,但至少他在夢這個未來。
于謹丁教練鄺玉海等主教練,是不挪窩的,他們是教練員們的老師,把國家隊開成了培訓班。
焦心正是因此,進入的新一批名單。
如果不出意外,京張冬奧之后,他會連同其他教練員,按照國家的需要,去往他們要去的地方。
或許是哪個省隊,或許是偏僻的新建隊伍,或許是外出交流,誰知道呢。
同時,這個計劃也被一些人惡意地認為,是張簡方試圖培養自己的直系勢力,想要加強他一言堂的威勢,居心叵測,讓人防不勝防。
張簡方切。
他懶得搭理。
焦心被人喊走去開會,他應了一聲,連忙跑了過去。
叢瀾牽著郝靜柏的手,晃了晃“別看啦,教練以后都在這里,先去訓練。”
郝靜柏依依不舍地望著焦心的背影,扭頭看向叢瀾,重重地點了點頭“嗯”
八月和九月份,國家隊的重心是在jr和二三隊的sr上面。
大概持續到十月初,全年的jr關鍵賽事就差不多了,jg結束了,連近期專門分給jr的一場單獨國內賽,也成功舉辦了。
原本每年都有的國內三大賽之一的九月國內大獎賽,被取消之后,改成了十月初的“全國青少年xx杯挑戰者賽”,根據投資方的品牌來決定xx杯具體名字。
這個是jr的專業賽事,也是獨屬于jr年齡段的可以對標全國錦標賽的一場高規格賽事。
但因為時間會跟jg的后兩站相撞,所以也不是所有的國內jr都會來參賽。
畢竟全錦賽才是最重要的,里面也有jr的分組。
像是六人組里的許欣可,還有男單的辜陣喬和煦,雙人里的林念之趙頃,就沒參加這個挑戰者。
排兵布陣的時候是緊著國青隊先來的,不過也不是全都塞前面幾站了,自家選手也不能打自家人嘛
根據競技難度分開選站,確保能得好名次的得到盡可能高的名次,也有利于他們進去jgf。
再者就是意外比較多,萬一誰要換選站,也不能不給人家換嘛
等進入了十月中旬,各地的g開始,就預示著sr成為了花滑的焦點。
冬季項目的明珠,逐漸有了它的沸如滾水的熱度。
而這個熱度,源于叢瀾。
叢瀾今年的選站,除了留守本土以外,另一站的選擇充滿了利益交換的意味。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她要去的是g第一站,美國站。也因為這場分站賽比較靠前,叢瀾最終還是選擇放棄提前參加一場b級賽。
她的身體倒是還可以,主要是其他的考量。
張簡方“我帶隊,不過我要早兩天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