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瀾這場自由滑,半邊身子都是麻的。
很新奇的體驗感,與昨日的短節目還不太一樣,可能是因為傷勢嚴重了,醫生上的藥也變了,打針是真的疼。
也可能是因為她很疲憊,不僅沒睡好,連日的辛勞導致身體的恢復速度變得非常慢,所以今天比昨天更顯得難受。
于謹提醒她要調動起情緒。
叢瀾低著腦袋點點頭,又抬頭,狠狠地點了點“嗯”
像是在跟自己確認什么,這一點頭的瞬間門,整個人的狀態就變了。
是如這身紅色考斯滕一樣的明媚。
她的順序是11,要早出場,最后一人是西妮婭庫里科娃。
小女單這回的順序不太好,抽簽的時候她就故意地做了一個哭臉,表示自己好愁苦哦
實際上她的心情還好。
廣播里念著自由滑的名字,介紹了編舞師和教練,全場屏息以待,等著見到探戈女王再度出現。
比sa那一場,今日的紅磨坊好像多了一絲沉重。
誰都會有臨場意外,或好或壞,只不過有的人能熟練地處理,哪怕是壞的,也要盡量地朝著好的方向去扭轉和利用。
而這也是為什么,運動員的經典賽場是有明確場次的,許多人的比賽哪怕有失誤,也要比版本的私下訓練場要更動人心魄。
這是運動員的必修課,只要是在役的,就沒有人能從這里畢業。
叢瀾也沒畢業,她只是在不同的新狀態里,去尋找屬于自己的那個“點”。
舒服與否,難受與否,若是能夠為花滑服務,可以讓她的演繹做得更好,那就無論舒服與難受,都是沒關系的。
就像是現在。
有人批判叢瀾的紅磨坊表演痕跡過重,因太過于在乎情緒轉折與契合音樂,導致這套節目非常刻意。
有名家格外喜歡叢瀾的演繹,夸她又突破了一種風格,是一次新的嘗試,也是一個讓人念念不忘的好節目。
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反正不同的人看同樣的花,也能得出從“喜愛至極”到“厭惡得恨不能毀去”的答案。
孫婭然說出的“沉重”一詞,來自她的看法。
盡管直播間門里有人不贊成,甚至因此爭吵了起來,但也沒什么不對的,都是不同思想的碰撞。
是沉重嗎
也許,是疲憊。
叢瀾自身的疲憊,由此轉化到節目情緒的“疲憊”,是紅磨坊里女主自身的疲憊。
茱迪說過,一個節目要演繹的不是一段,是一個完整的循環,它可能是花開花落,是人的懵懂到釋然,也可能是時光的流逝、山河的運轉。
就像是叢瀾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她以朱麗葉的自盡結尾,也就將這個故事畫上了句號,講述的便是她的“羅朱”。
若不以悲劇為結尾,將故事戛然而止,停在最溫馨的熱戀時期,也是沒有問題的。
只不過到那個時候的演繹,便不能只是在熱戀。
也該演出這段注定的悲劇所潛藏的悲傷,因為羅朱愛情的悲劇不是意外,是深藏在內核的注定。
那么,單純的熱戀,就應該包含一股世俗對他們的擠壓,是在盛放的花上看到的那一股馬上要消逝的荼蘼悲劇。
這樣一來,表演才會觸及人心,引發人們更多的思考。
并非是過度解讀,因為有的時候就需要這樣深入的思考。
紅磨坊也是同樣的道理。
有茱迪跟著,隊內每個人在賽場的感受都會被她引導,變成對節目的思索與進一步的改善。
花滑節目之所以要從賽季初開始,不斷地磨合,一直到賽季末,才能成為完全體,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