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桑瑩,不單單是腳下的冰刀干脆利落,她的上半身也在配合著自己的步伐、旋轉、跳躍。”
“有一些運動員,大家都夸滑行好,不管是用刃還是速度、銜接等,都做得很優秀。但再去看他們的上半身,你們會發現,好像上下兩個部分的軀體被割裂了。”
“這非常常見。”
“桑瑩的肢體動作是很豐富的,她不像是上一組男單里的幾個人,也不像是青少組的小孩子,手臂張弛有度,不是簡單地伸出去再畫個圈,而是有她自己的呼吸節奏。”
“花樣滑冰是一個在高速運動下的項目,它呈現的一整套節目勢必離不開滑行,也正是高速滑行帶來的優勢,讓大家忽略了肢體的僵硬、不充分。”
褚曉彤此時的點評沒有像是其余直播解說那樣,著重在跳躍上,而是整個表現力。
舞蹈老師教課的時候,會覺得有些孩子天生就是舞者,因為他們的協調力很好。
花樣滑冰也需要這種協調力。
不是滑行與跳躍就足夠了的,舞蹈填充內核,帶來了節目的升華,也讓這個項目有了生命力。
其實分并不是不能刷。
拿不到滿分,拿個基礎及格還是沒有問題的。
這一點在現在越來越復雜瑣碎的編舞上,就體現得淋漓盡致。
褚曉彤一開始參加比賽那會兒,滑行半場去做三周跳再正常不過了,漫長的一周燕式巡場也是每個女單都要會做的。
現在不可以。
如果在進出三周跳時沒有步法銜接,準備起跳的過程里過于單一,都是負e的條件。
為了拿到基礎分數,編舞師的工作量也是越來越大。
褚曉彤嫌棄大多數節目,有時候不全是選手的問題,還在于這套節目的編排壓根就不合適。
就像是jr第一個上場的小女單。
編舞師沒有結合她的個人色彩與擅長的動作來揚長避短,只顧著按照自己總結出來的公式,塞進去一堆“可以加分保分”的編排,就宛如讓一個跳古典舞的姑娘去跳街舞,會很難看。
有沒有人能消化掉這些亂糟糟編舞,做出來自我風格的節目呢
當然會有,但不是她們。
壓力全給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還要三四十的教練做什么呢還要俱樂部做什么呢
輔助團隊就該有自己的任務,而非站在場周當吉祥物。
還不一定是吉祥物,挺拖后腿的。
在褚曉彤的緩慢講解中,不少懵懂的觀眾們,看明白了桑瑩的美。
很流暢的樣子,比剛才的節目看上去都要順,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
像是一匹柔滑又光彩奪目的綢緞
想起來了著名的洗發水廣告
游刃有余四個字,又一次被本場的觀眾們看到。
褚曉彤見到桑瑩預備跨出一大步的動作時,激動得把剛才的溫柔全都丟在了腦后,她騰地就站了起來。
把旁邊的兩人嚇了一跳。
“3a落了”褚曉彤歡呼著,“一個非常有叢瀾特色的3a起跳大步向前的快準狠,沒有減速所以讓人無法察覺她要在這里起跳的決心,這個很難練的但這樣的力量感帶來的沖擊,是加倍的”
桑瑩是skid起跳,但她近期的學習里,有點把叢瀾的ed起跳中的一部分融入進自己的發力方式中。
她起跳的速度更快了一些,這是丁教練根據頻繁的失敗,更改的適合桑瑩個人特色的新計劃。
其實也是一個大膽的嘗試,因為起跳這部分很不好練,一旦自己的肌肉記憶形成了,又要用數倍的努力去覆蓋它,最后才能達成新目標。
skid起跳是主流,它相比于ed顯得“偷巧”了一些,但做好了以后也是非常漂亮的。
在正確的技術之上,skid不是虛假,它就是一個大類型的a跳方式。
桑瑩減少了re,加快了速度,為了這可能只有01s的改變,她練了數不清多少次,摔打了一遍又一遍。
不只是她,世界上的運動員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