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現在常溫也是零下。
茱迪扭頭看了看四周,她覺得有點熱了。
或者說,冰面周圍的空調似乎過于有效了。
連她們國內自己的技術也是冰面單獨控溫、觀眾席再給二十多的保暖溫度,擋板外可真不會這么暖和。
以前的賽事也是,靠近冰面的前排觀眾席特別冷,夏天都得裹棉襖。
后來給觀眾席吹空調了,就很暖和,但前排還是冷,所以冰迷會提醒去現場的人帶厚衣服。
再之后,新的制冰技術確保了冰面的超高質量,同時也捎帶著改善了觀眾席的整體觀看舒適度,再不用裹這么嚴實了。
c的回顧紀錄片里,這種黑科技還專門介紹了一番呢
所以,看直播的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鏡頭掃過觀眾席時那么多人脫了厚外套,是因為場內溫度升高了。
這不是很正常嗎
怎么,你家看比賽還那么冷啊
來自兔子冰迷。
自家太給力,讓她們錯失了發現賽場幺蛾子的第一時間。
而叢瀾也太牽引眾人的心神了,大家沒心思想別的,一心都在她身上。
看她繞場,看她回到于謹跟前,看冰面全部屬于她,看她在廣播的聲音里去往正中心的位置。
再在孫婭然的“蟬聯冬奧女單金牌、共三枚冬奧金牌”的簡單介紹中,靜靜地等著朱鹮的騰飛。
日本原本也有朱鹮。
這種珍貴的鳥兒差點成為日本國鳥,它們曾經出現在這個地方的農村田間,后來被捕殺、環境破壞,余下100只的時候他們覺得還挺多的無所謂。
直到只剩下了5只蛋。
錯誤的保護理念和根本不合理的方式,使得孵蛋計劃失敗,2003年10月,日本最后那只朱鹮“阿金”撞墻自殺而死。
自此,日本無一只朱鹮。
相反,中國陜西境內的朱鹮,在一次次的保護中從7只發展到了現在的族群,成為了學者們心血的結晶,宣告了我們救助理念的科學。
叢瀾的朱鹮在這里上演,對一部分日本人來說,像是挑釁和諷刺。
水墨丹青,朱鹮這種鳥兒美得就像是中國傳統國畫。
詩詞、水墨畫,世人以為是古代人的幻想,實則從“日照香爐生紫煙”到“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都是寫實派的經歷描述。
一如朱鹮的“無霞天際抹紅霞”。
叢瀾的s吸引了很大一批人去朱鹮的棲息地觀賞,陜西下雪的那日,許多人拍到了雪中朱鹮起飛的場景。
成群的朱鹮展翅飛翔,就像是水墨畫活了起來。
鳥類愛好者們有許多漂亮的攝影照,也紛紛被冰迷們翻了出來。
有人覺得困擾,有人感到開心。
朱鹮再次走入大眾視野,掀起旅游賞景風潮,這就是“叢瀾效應”。
與之相關的,還有從這個節目引申出來的“環保”。
國際上這兩年一直在講環保、野生動物,在說中國的崛起造成的傷害,在
叢瀾的朱鹮讓人們知道,全世界瀕危物種都被我們救起來了,你們在抹黑的那些東西,里面究竟有多少是假的
外網上對中國的國家印象太糟糕了,真真假假各種污水。
無心插柳,一首朱鹮,讓部分人發覺原來他們以前刷到的信息里,有這么多都是假的。
朱鹮太美了,它本身是美的,它的瀕危也為這份美增添了一份慶幸后怕,使得“美”不僅僅是美。
卓錚“叢瀾這次的表現好像有點世界上最后一只朱鹮的感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