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瑩一個加拿大站第一,俄羅斯站第二,就已經站上了gf的賽場舞臺。
其余拿到過第二名和第名的女單們,兩站成績大多是第二第四,或者第二第五,要么是兩個第。
比如跟墨仙利害關系的那位,就被nhk的短節目冰面給坑到了,自由滑也沒有太大的優勢,最后成績是第五。
也就是第二第五,積分22,落敗。
所以當時看到nhk的冰面質量出現問題,有些冰迷的心里就有點復雜。
男單與女單是差不多的情況。
雙人那邊更甚,第六的積分是26兩個第二。
但雙人組合里,不是仨第一和仨第二的分層,而是有組合拿到了第一第和第一第二這樣的積分。
趁著gf還沒正式開始,又在扒拉參賽選手的冰迷們,發現今年的競爭強度,似乎并沒有隨著ai對技術正確的強調,而減弱。
不過,她們普遍認為還是g第一最管用。
有個第一的話,容錯率最高能到下一站的第四呢
總決賽人多,一共比天,還是照舊先比jr的。
郝靜柏她們就自己住了個套間,叢瀾這邊的sr們后到,也是自己住的。
這樣的話方便安排,還不會因為訓練時間打擾到對方。
叢瀾“場地去了嗎怎么樣啊”
她打了個哈欠,雖然大巴車上睡了一路,但還是很疲憊很困。
郝靜柏“去過啦冰面很好”
冼初然“但沒首鋼好。”
汪凌“你仿佛在說廢話。”
許欣可默默看著沒有說話。
汪凌看向了在放行李的墨仙,有點羨慕“哎你都可以參加成年組了哎”
去年還一起比jgf呢,今年她就到gf去了。
墨仙“年紀大是這樣的。”
叢瀾要素察覺,緩緩看來“嗯”
墨仙看天看地就是不看她。
汪凌“那我明年年紀大了也要來”
她明年可以升組的升組就能比g啦
冼初然“瀾神以前好像十四歲就比g了哎”
叢瀾點頭“對啊,我那會兒還可以雙線作戰,除了世錦賽不能跨組,別的都行。你們不是比過成年組的賽事了嗎”
國內賽很寬裕,這方面是放開了的,13歲要是想比成年組也沒問題。
冼初然遺憾“比了,但g不行。”
現在規則縮緊,不允許jg和g一起比了。
但就算可以,也沒名額給這群孩子去比g,現在sr的人數都挺多的,特別是女單。
雙人冰舞那里運作一下倒是還行。
叢瀾“早晚能比。”
14歲女單現在頂尖的一批都有四周跳了,質量不輸給sr這群人的。
對女單來說,年歲小就是本錢,未發育出技術比發育后要輕松許多。
若是允許jr比g,可能現在會有更多人無視運動員的身體健康,盡全力透支運動生涯,來拼一個更多的g成績。
有些女單14歲還四周跳,下一賽季就不見蹤影了,這群人的粉絲們就很不喜歡這個被補上的規定。
她們還拿叢瀾當年說事,認為就應該繼續開放g的14歲限制。
可此一時彼一時,當年就在探討周跳對運動員的傷害性,只不過現在換成了四周跳罷了,而四周跳的傷害遠勝周跳。
透支未來的健康,太多教練敢這樣做了。
不然,平昌周期怎么會有那么多曇花一現的四周跳女單賽場都沒上,就在俱樂部對外的視頻里發跳躍落冰,而后再無蹤影。
能在賽場待一年再傷退的,已經算是幸運的了。
“速成四周跳”,這一批女單就是部分教練謀求私利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