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德訓練挺好玩的,這邊本來說是十月份再開放,但因為想做測試,所以就分批安排項目過來了。
叢瀾她們是第一批,之后短道冰壺都會過來。
一開始,內場的冰面還沒搞擋板,所以入目所及全是冰,超大
滑冰時候的定位倒不麻煩,因為外圈大道的冰層下面漆面有賽道,內部這圈則是漆了標語什么的。
不過還是有點不太方便,一摔就能摔出去好遠。
叢瀾翻了個身,躺在冰上“我感覺自己是個球。”
不是圓的那種,是冰球他們推著的小黑盒子那種扁扁的橡膠圓盤。
于謹的聲音從遠處傳來,帶著回響“哎哎,躺地上耍賴那個,起來了起來了”
所以后來擋板就位,場地一下子縮小好少,摔出去也不擔心得跑好遠了。
室內的空氣流轉做得挺好的,比首鋼那邊還強,后面的設備室看上去科幻感十足。
來這里的制冰師和一些工程師,叢瀾看到了老熟人,gs的科研人員也過來了幾個,早先在這里負責設計ai和科技設備的安裝。
說到這里,gs確定會進入冬奧賽場了,但這個名字據說上面不是很滿意,覺得還是要起個中文名。
張簡方在操刀把gs的部分內容改成短道的賽場ai,這沒什么難度,只是那邊的裁判可能不太歡迎。
他想了想,也沒必要什么都ai。
所以他預備直接拆gs的高速攝像機過去。
順便派人去isu的短道那邊學規則,因為他接手后才發現這群教練連每年新規都搞不懂,一個賽季結束了都不知道自己人到底哪里犯規的。
張簡方
這熟悉的感覺。
花滑這邊新規出來三天就有翻譯版本,一周內就原文翻譯湊齊開會,都形成慣例了。
再去瞅瞅短道他們,張簡方恍如隔日,往事歷歷在目。
他沒想到,大家的毛病犯得真就這么一致。
央視那邊也在研究超高速攝像機,張簡方過去看過,大概率會運用在大道上,并非沒錢多造一套,而是它對場地的要求比較高,短道這邊更激烈容易對場周造成沖擊,不符合它的使用標準。
但花滑這里的人已經過去做交流了,攝像機非常重要,雙方結合研究出來適配短道的也不是難題。
花滑和短道這里,如果真的出了配套系統,就得改個還不錯的名字。
目前張簡方比較喜歡的,gs改成青女,短道未曾落地的系統喚作乘黃。
都是神話故事里的存在,青女主掌冰雪,乘黃以速度稱王。
從河北回來,叢瀾又喜提二十一天隔離。
被捅了鼻子后她咳了半天,然后被防疫人員一臉謹慎地問最近發熱了嗎。
叢瀾“我只是嗓子有點癢。”
說是刮扁桃體就好,但很多來檢測的一線人員都是臨時培訓的,而且各地標準不同,所以大家的手法都有差異。
叢瀾現在經常嗓子難受。
對方還是要求再量一次體溫。
運動員的隔離跟普通人不太一樣的一點是,他們會定點被拉走放風。
也就是全副武裝拉去訓練場地,照舊安排每日的正常練習。
練完了以后消毒,再離開,回到那個隔離的地方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