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瀾穿上了厚實的外套,找了個沙發坐下。
沒一會兒她身邊就多了一群人。
這若是擱別的比賽中,來參賽的都是很久不見或者壓根沒見過的人,早就跟叢瀾合影聊天蹭歐氣了。
這群人就不必了,大家都是熟人。
桑瑩看著跟前的大屏幕“不是gs評分我還有點不習慣。”
是人就會有偏好,看誰順眼多給一分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刻意壓分這件事應該不會出現。
直播呢,這么多人關注的,后面要是被gs復盤翻出來自己的跟其余的四五個人打分差距過大,裁判證還想不想要了
哪怕這場比賽不夠吊銷他證件,冰協直接開除他的執法權也不困難,所有的賽事都要看組織者的安排,人就是不給安排比賽又能奈何
叢瀾“是哦,有點。”
gs給分照舊輸出一堆數據分析,其他賽場的就不太行了,裁判頂多給這個動作打一下分數。
但也因此暴露了一點新規之下的q,成了大麻煩。
沒有真人裁判能夠看出來這個q的度數到底是多少,用了裁判系統也不行,它對于角度的限制非常大。
什么90°,我非說它89°你信嗎
你說這個滿周數了,我說它差10°得1只給4,你有什么證據反駁我嗎
10°,這個夾角是人類能在高速環境里看出來的
不能啊。
但它用這個規則就是可以說,不足滿分e。
觀眾們也從這一次的跳躍打分中,可以明顯看出來新規的針對性。
看來瀾神去年的滿分戳了icu肺管子
張總進了isu后我都不敢叫它icu了
保佑我張總長命百歲
關于q的規則,一是在90°的判別上,二是在滿分e的苛刻上。
可以說,有這條規則在,只要裁判敢、想,就能操縱最后的成績,而且是極大范圍地操縱。
近些年來滿分的跳躍和其他的技術動作,在花滑里時有發生。
叢瀾不必多說,沐修竹的3a和4z有過,西妮婭庫里科娃的3o也有過,還有滑行很好的人在接續步上也經常有滿分。
e滿分最多的一個單項,應該是編排步伐,也就是自由滑里的那個chsq,主要還是它的要求不太高,大家的完成度都比較好。
說到底,隨著花滑的發展,與之相關的訓練、裝備等都有著跨時代的進步,曾經的規則是針對最初的賽場環境的,現在大家的狀態已經趕上了十幾年前的前列水平。
一份試卷給高一的學生去寫,和給復習了多輪的高三學生去做,后者的平均分肯定比前面多,優秀高分的也會比前面多。
叢瀾的滿分,更多人的滿分,不應該成為花滑改革限制的方向,而應該成為其引導發展的趨勢。
可以增添高分條件,但不能這么無理地用所謂的落冰角度來苛責。
q就是不合理。
盡管ai能夠公正且最靠譜地評判落冰角度的缺失與否,也不應當有這么一條規則在里面。
張簡方想廢了這條規則,他覺得這個真的很離譜。
新規則下,叢瀾的3a都沒到滿分。
gs給了這個完美跳躍389的e。
別的賽場裁判在五個到七個之間,gs內置的是九個裁判的數據輸出。
主賽場首鋼也是唯一一個由gs全權接管打分的地方,根本沒設置真人裁判。
七個裁判5,兩個裁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