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四散,怦然飛向四周,星星點點地落滿了冰面,從一團變作無數小點。
也同時從“一”,幻化成了“無數”。
歌聲在繼續,無數星點凝聚而來,圍繞著叢瀾,然后披在了她的身上,落于她的身后,形成了她的“戰袍”。
音樂劇的主角偽造了一個故事,為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自己,和那個自殺的少年因一封錯放的信,被誤會是好朋友于是他自導自演,給所有人編織了一個好朋友的故事。
所有人都活在這個故事里,就連他都活在這里幻想里。
音樂劇里的每個人物都有創傷,都是隱藏在自己刺下的刺猬。
其實這歌,“you”反而是十幾首歌里講述“大愛”的一首,它積極向上,比前面的一些都傾向傳遞呼喚愛。
西方的敘事風格,在東亞長大的孩子看來,里面的很多內容都顯得荒謬。
主角試圖自殺,有人已經自殺,他們是故事的開端也是故事的核心,但他們的生活已經是東亞社會里的“溫暖”了。
叢瀾沒有講述音樂劇本身的故事,她只是從中有了靈感,選擇了孤獨與力量這兩個含義。
一首歌,它的解讀一向是有多種的。
與之前的魔王、我即是我、榮耀向我俯首不同,這首“you”,叢瀾沒想著扮演誰。
她就是她,她就是無數個活在當下的大家。
這場表演沒有跳躍。
叢瀾那個時候不太適合跳躍,亦是發現不編跳躍進去反而契合了節目。
但她有很多很多奔跑擁抱的動作。
就在歌聲里。
“你可以伸出手”
“因為有人會向你奔赴而來”
有一個像是氣泡的圓圓的光球,在半空中。
叢瀾沖向它的那一刻,它碎裂成片消散離去,像是無法破壞的無能為力,像是困人的銅墻鐵壁。
她張開雙臂,一個大大的擁抱,抱住了鏡頭那邊的人。
叢瀾身后,慢了一步的“戰袍”,緩緩跟上,在無人注意的地方又多了一個匯集而來的點。
茱迪要燈光師協助,借這場表演,給所有不理解情緒收放表達的人,上一場公開課。
她發現有的孩子就是很離譜,腦子里沒辦法構建一個故事出來,也完全沒有主動吸收歌曲,重新編譯出故事的能力。
叢瀾在這方面的能力很是突出,比如這首歌。
她不是渾身是刺、暗自舔血的主角,也不是靠著幻想過活的其他角色。
如歌詞字面意思,如音樂蘊含的力量,這是一首敲碎無形牢籠,站在黑暗中,讓人的耳畔能聽見一句“我在”的曲目。
叢瀾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會向著誰而去,她看不到所有的人。
但在看到她視頻的這一刻,她隔著鏡頭與觀眾對視的無數次,都想讓對方知道,我在。
她沒有什么用。
遠隔千里的陌生人本來就沒什么用。
因為有用的,只有個人的勇氣。
江樂心們,從她身上得到的,自始至終都是暫時失去的那一抹勇氣。
支撐無數人前行的,也只是一瞬的勇氣。
叢瀾喜歡這首歌,洽談下來版權后,這支節目產生的所有收益都將捐助出去。
她確實幫不到所有人,去不了所有人的身邊,但她能去一小部分人的身邊。
這個路口有她,下個路口也會有其他人。
“you”的意義,是力量的傳遞。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