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真的覺得,叢瀾在17上的表現,應當要比朱鹮更好。
所以,她不允許自己拖后腿。
17就是最適合叢瀾的曲子,沒有之一。
叢瀾不是用這首短節目來謳歌母親。
又或者說,她不單單是用這首短節目來謳歌母親。
她贊頌所有奔赴死亡之地,與死神擦肩而過的人們;
她悲憫所有身處絕境又掙扎生存的人們;
世界荒蕪黑暗,海底孤寂陰冷,但仍有火苗亮起,有星光奔赴而來。
光會照進黑暗里,在你破土的那一霎,在有人朝你奔來的那一瞬。
叢瀾邊編排邊學舞,她學這個真的很快,要比其他的曲目學習進度更快。
幾乎是第一次將全套動作都學會,要完整地滑一遍的時候,就已經能夠把情感都放進去了。
于謹本是要看叢瀾的短曲編排如何,一般來說第一遍、第一天,都是在摳技術動作,然后逐漸地摳細節,但這一次,他卻直接看哭了。
其實比風暴要敘述的轉折更少,也沒那么強烈,連在訓練時用的曲子都不是最后的那一版。
但偏偏就是這么不完整體的17,令于謹眼眶酸澀。
那日,駐足觀看叢瀾合樂的,沒有一個人是好好離開的。
茱迪說,我原以為風暴、皓月、朱鹮已經是叢瀾的最佳了,直到今日我才發現,17是唯一。
它就像是從她骨子里長出來的。
哪怕沒有血肉的時候,不是最“光鮮亮麗”的時候,也依然能透過這骨骼,瞧見名為叢瀾的靈魂。
她去往的地方沒有終點,但她走出了一條路。
你懼怕黑暗嗎
我不怕。
因為黑暗會被光驅散。
如果沒有光呢
那我就做自己的光。
那我就做他人的光。
當我做了自己的光,那我同時也會是他人的光。
光是無形的,有暖洋洋的,也有陰冷的,但不論是哪一種,最后都能照亮方寸之地,驅散無邊陰暗。
叢瀾的17像是一道光。
她在最明亮的冰面上馳騁,體育館里的光亮很充足。
但她依然亮過所有。
像是從死神手里搶來生命的光;
像是從無到有創造生命的光;
像是將嘆息從死地傳出的光;
像是從生境將思念送去死地的光;
像是雨夜照亮泥坑前路的光;
像是無數個,無數個,星星匯聚而來的光。
她是太陽。
是月亮。
是星星。
是火。
能從17里看到很多很多,這個時候,短節目就不是單一的意義,而是看者皆有自由。
那是黑暗里,最孤立無援時的,一束光。
它可能從任何地方而來。
賽后還是有禮物投擲,但不會出現玩偶雨的場面了。
哪怕表演的是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