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時間太久了,加上又換了自己本來的身體,可以說等同于重新學起。
叢瀾在齊齊哈哈讀的小學,那邊的冰雪運動發展得還不錯,花滑也有市隊,冰場隨處可見,想找教練也不算難。
跟爸媽說想學滑冰,郁紅葉就帶著她去買了冰鞋等器具,又給她找了聽說還不錯的教練。
叢瀾慢慢地恢復了三周跳,最大的功勞不在于這個領著一群小毛孩學基礎的教練,而是她的訓練空間。
現實里練身體,空間里練意識。
花滑的跳躍不足一秒,三周跳也就在0608秒左右,靠的就是長久訓練下養成的肌肉記憶與條件反射。
也正是因此,如果最初的技術動作出現了錯誤,就很難糾正過來。
以前練過兩百次,那么,至少得要四百次才能稍微扭轉一點。
改技術很難,這就是跟習慣作對。
在空間里的鍛煉,對叢瀾的身體沒反饋,但對她的意識水平是會產生作用的,這同樣很關鍵。
就是這樣一現實、一虛擬,她在幾乎等同于重新訓練的情況下,重拾了自己的三周跳。
穩定性還比不上當年,這個沒辦法,只能慢慢練。
如果不是她現在年紀小,身高低體重輕,六個月的時間完全不夠叢瀾恢復的,也不會給出老黃那個虛假的“六個月出五種三周的天才少女”信息。
但叢瀾糾正不了。
因為她只有四歲在冰上摔了倆屁股墩的經驗,除此之外就是每到冬天就在被澆注成冰場的操場上跟同學們溜冰的記憶東北就是強,一到冬天哪兒哪兒都是冰場。
難道要說我在夢里學會的三周跳
醒了就自動轉會的那種
那老黃只會問這夢到底是怎么做的,有沒有技巧規律,他想教給其他人。
沒有辦法,她只能任由老黃誤會,還把它傳給了于謹。
叢瀾腳趾已經在摳故宮了,謝謝。
但她的技術都是實打實練出來的,系統給的這個訓練空間,讓叢瀾能夠在沒有完整科學訓練體系的現實世界中,再度擁有極佳的教練團隊。
平衡性、柔韌性、體能、滑行、旋轉、跳躍、藝術鑒賞、爆發力這里全都管。
叢瀾的空間課程密密麻麻,時間精確到秒。
她的z跳,就是回來以后的這一年多里,在這個空間里摔了上百次,從而穩固下來的。
叢瀾慶幸兩個世界的跳躍技術都一樣,不然她回來了以后,就抓瞎了。
在選定花滑作為自己真實人生目標之后,叢瀾去了解過自己以前沒有關注的領域,簡單知道了國內當前的花滑發展狀況。
簡而言之,挺慘的。
國際梯隊靠下,人才不足,只有靠近東北的這邊在輸送人才力量,教練水平一般甚至有壓根沒出席過大賽的人在國家隊帶選手,沒有成熟的訓練體系,練廢了好幾個運動員,運動員和教練反目成仇
論壇上腥風血雨,里面摻雜了不少冰迷們的恨鐵不成鋼與陰謀論。
叢瀾沒把所有的都當真,只是看到這些,也能略微明白其中的利害。
但她還是想重拾花滑。
因為她沒參加過大賽,沒完成自己在第十個世界里的夢想,她的人生被迫中止了,對于要強的她來說,這太抓心撓肝了。
經過兩日的鄭重思考,秉持著“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加油”的決心,叢瀾將自己的決定告知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