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的尺寸把握很重要。
肌肉上去了,柔韌性就要下降,花滑不僅要肌肉力量也要絕佳的柔韌性。
燕式、直立、蹲踞旋轉在那里默默不說話,笑看運動員的柔韌性好壞。
男單那里最慘了,大部分人的身體本來就硬,可現在拼四周跳不練肌肉又壓根不行,所以只能在夾縫中生存,試圖尋找其中的平衡。
營養跟上了,體重就會上去,運動員的動作就會變形。
特別是女單這里,營養一好,發育也早。
那么,人人談之色變的發育關說不定冷不丁地就來了。
怎么樣在發育關前讓運動員練好技術的同時還減少傷病,避免被練廢,留足技術儲備方便度過發育關,這是一個所有教練都想知道的問題。
于謹頭疼,開心并快樂著。
叢瀾要是想穩3a,肯定是要繼續練肌肉的,她現在大腿力量單薄,除了第一天來首體時超常發揮有了42的成功率以外,現在只能維持不到20。
這已經很好了,他知道,可于謹想要更好。
這么低的穩定率,根本就不能排進節目中,不保險,沒必要,拼這個萬一的可能性太刺激了。
其他的三周跳完全夠用,叢瀾高級33連跳現在有三種,編排節目足夠了。
但于謹真的很想讓叢瀾用她的3a打一個漂亮的出道戰,向全世界亮劍,宣告她來了。
研究規則累了,于謹就開始發散思維。
深夜,他媳婦聽見書房里傳來詭異的笑聲。
湊過去一看,好嘛,是于謹在腦補。
她“”
天天神經了真的是。
叢瀾耳朵里戴著耳機,里面在播放古典樂。
她還在糾結音樂選曲。
花樣滑冰的配樂不是一開始就有的,直到1932年的冬奧會上,才有了現場配樂。
不過那會兒跟現在的規則差異很大,當時是樂隊在冰面上直接演奏,一首歌循環到底,所有的選手都用這一個歌曲,并沒有選擇權。
后來逐漸發展,選手們變得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曲目來作為比賽音樂。
只是,配樂不能出現人聲和歌詞,只能選擇純音樂。
在曲目選擇上,就有得思考了。
在短時間內要演繹完整豐富、有情節起伏、易于觀眾理解的節目,那就只能選擇一些故事感強烈、流傳廣的。
而且還要考慮版權,綜合來看,選擇古典樂、芭蕾舞劇等是最穩妥的。
目前關于花滑選手們的選曲,有這么一句順口溜歌魅遍地走,羅朱滿天飛,卡門假面一堆堆。1
說的就是常用曲目歌劇魅影、羅密歐與朱麗葉、卡門、假面舞會。
大家的選曲傾向很明顯,一般就是經典音樂劇選段、古典樂、芭蕾舞劇音樂、影視劇配樂。
比如歌劇魅影與假面舞會的選段就來自音樂劇歌劇魅影。
一般來說,一個音樂劇、芭蕾舞劇的篇幅是很長的,花滑選手會請人剪輯出自己想要的音樂,有時候直接截取,有時候會用兩段甚至幾段拼湊起來。
細致一點的就多做下編曲,將這些曲子融合得渾然一體;
不講究的干脆湊合著兩段直接懟個前后,壓根就不管什么突兀與否。
自由滑的配樂要有四分或四分半的時長,一些編舞師兼任剪輯,干脆就把三段截然不同的曲子拼在一起,突兀又難聽,風格都不相容,典型的“三段式”。
短節目的節奏明快,自由滑需要有舒緩和起伏,編舞的節奏大多是“快慢快”。
因此,在選曲方面,也是照著這樣來的。
叢瀾想要有一個整體的故事演繹,準備到時候找人做編曲。
“短節目是貝多芬的月光,自由滑就黑天鵝,”叢瀾在本子上圈了出來,“表演滑我想選糖梅仙子之舞。”
她手里的本子上寫了好多個曲名,胡亂地分布著,有叢瀾自己記下的,有于謹抓了筆給她寫的。
一部分被劃掉了,一部分做了星號、三角的標記,能看得出兩人在這段時間以來的和諧探爭討吵軌跡。
于謹“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你想要一二樂章還是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