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在兩分四十七秒的時間里,叢瀾將月光灑在了整個冰場。
考斯滕是奶奶和媽媽做的,叢瀾畫了手稿。
在極淺的藍紫底色上,水鉆構成了流動的月華,一道又一道,深深淺淺的雪青色和白色藍色交相輝映,依著成線形的水鉆,最終完美地呈現了夜晚月光照射在雪地上的清冽。
左斜肩的設計,鏤空部分被肉色布料補齊,尺寸恰好地包裹住了叢瀾,沒有一絲的空余。
肩膀到衣袖處是漸變過渡的色彩,上面錯落地流動著月光,手腕處顏色加深,配套的手套以更深一些的藍紫色輕紗縫制而成,色彩飽和度偏高,但隱約露出的膚質本色恰好地中和了它。
叢瀾滑動間,裙擺飛揚,三層輕紗依次加深,最下面的顏色鋪就了底蘊。
一身的水鉆,不斷閃爍著,讓人目不轉睛。
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又稱作月光奏鳴曲,或月光曲,是貝多芬于1801年所作,他將其獻給自己的第一位戀人juiaguiiardi女伯爵。
創作時他正陷入失戀與耳疾的痛苦中,這曲子里包含了貝多芬至深的情感,是他以心與靈魂寫就的。
德國詩人形容第一樂章為“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閃耀的湖面上一只搖蕩的小舟一樣”1,后來,“月光”成為了這首樂曲的俗名。
貝多芬亦是道,這好像一首幻想曲。
琴聲慢陳,空曠的場地內響起了輕柔舒緩的鋼琴聲,第一樂章的三連音不斷流出。
叢瀾右足外刃滑行,契合著音樂,轉三后接了一個喬克塔,而后括弧步,身姿輕盈,腳下動作干脆利落,上半身配合著姣好的姿態。
六月份的時候她給自己加了每周兩節的芭蕾舞課程,同桌黃詩睿給她的聯系方式,那個培訓班是三位老師創辦的,綜合比較下來很適合叢瀾。
上的都是基礎課,小班教學,一堂課57人左右,一周兩次,練的都是基本功。
國家隊這邊,其實也會給運動員們聯系舞蹈老師,街舞、國標、芭蕾等等都有,還會打包大家去舞蹈學院那里上課。
但跟叢瀾想要練的不一樣,而且她剛好錯過了上次的集訓課,所以最后還是選擇外出找芭蕾培訓班了。
兩個多月下來,成果斐然,叢瀾演出的體態改善了很多,舉手投足間都多了一股優雅。
藝術不分家,控制和重心轉換上,芭蕾與花滑不謀而合。
喬克塔接外勾步,連續兩個轉三,這時音樂細致沉靜,帶著微微的憂郁,叢瀾舒展手臂,腳下做了一個內刃大一字,身體前傾靠向冰面,似是要擁抱這悲傷的吟誦。
在月光的三連音走向高音區時,情感變得急躁不安,叢瀾在一個轉三后,左腳括弧步,左前內變左后內,外勾步在冰面上畫出弧線,瑣碎的冰屑悄然綻放。
她踩著音符躍起,跳了一個3o,落地時又是另一個重音音符。
“漂亮”場內的觀眾鼓起掌來。
于謹看了一眼,這個跳躍被裁判認可了,基礎分值bv510,e加了070。
于謹“”
沒辦法,新選手,還是青少年組,在e就是很吃虧。
照于謹看來,這個分值是可以上到1的。
自家裁判也這么苛刻,真的想哭了。
全國花樣滑冰大獎賽,與國際a級賽事的“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不一樣,這一次的裁判請的都是自己人,沒有找國際裁判。
七個裁判共同從13之間打分,最后去掉最高和最低,再用平均值對照bv表格,來得到最后的e分值。
臨時跑來的一群人也紛紛激動著,手機都不玩了,沒人顧得上給論壇和貼吧匯報當前的比賽進程,這么美的節目,這么棒的跳躍,誰要跟網友聊天啊
短節目有三個跳躍,除此之外,還需要有跳接燕式轉、向后或向側后方躬身轉、聯合旋轉,以及一個燕式步、一個接續步伐。
叢瀾將兩個跳躍放在了開頭。
一個單跳后,隨著音樂節奏的變化,第二樂章歡快地銜接上變得沉靜的第一樂章尾奏。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的第二跳出現了。
于謹思考糾結很久,最后還是決定讓叢瀾將不甚穩定的3a放進節目中。
無他,總歸是要在比賽中跳出來的。
今年不跳,明年到國際賽上也要跳,那還不如現在就排進去,讓叢瀾及早地適應比賽氛圍,算是多了一年的準備。
但3a很容易跳空、摔倒,叢瀾目前沒有把3a3t這個難度逆天的女單跳躍給練出來,她放進來的是3a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