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國際裁判打分有傾向,所以就算在自己國家內的比賽,也要依從他們,束手束腳。
可是,應該如此嗎
于謹有點后悔當初沒有申請將叢瀾的節目改成成年組編排了,雖然國內賽給很多便利,但是,拿青少年組的節目來比成年組的賽,終歸還是吃虧。1
叢瀾沒想那么多,反正她贏了。
等領獎了以后,她拿著獎牌跟二三名一起合影,視線落在那枚冰涼的金牌上,突然想到,她媽媽又要做獎牌的考斯滕了。
嘿嘿,媽媽的摸魚時間又減少了好多。
叢幸災樂禍瀾,快樂地咧開了嘴角。
花滑比賽雖然結束了,但是叢瀾的十二冬之旅卻未劃上句號。
除了花滑還有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等比賽項目,現場看也很爽的。
再說了,她還想把所有的都給換過來。
為此,叢瀾直接去把領隊剩下的都給扒拉了,北京隊其他人也寵她,見她要,翻了翻自己的兜,將余下的都給了她。
有人也要集郵,叢瀾就拉著人家一起,對方沒有的,她這邊多了還送給人家。
能現場收禮物的比賽也就花滑這個,叢瀾的酒店房間里堆著三個超級大的袋子,趁東奔西跑換的間隙,她背了一書包小一些的玩偶,逮著人就送。
沒多久就清空了一多半,剩下的太大了,不好拿出去,于是她跟人家約好,問了房間號碼,等比賽結束晚上回去睡覺,她抱著毛絨玩偶跑上跑下地敲門。
于謹看著她真是比比賽時候都忙。
成果也很斐然,社交牛逼癥患者叢瀾,幾乎在所有冬季項目運動員跟前掛了號,哪怕她不認識人家,人都知道她是誰。
運動使人外向,于謹覺得這個buff疊加在叢瀾這里顯得有點過分強大了。
就前幾天,來看叢瀾比賽的外國人,只要會說英語俄語法語日語這些的,她都能跟人嘮兩句,趁簽名的功夫,還跟對方約好了“我要是以后去你們那里比賽了,記得來看我呀”。
從語言儲備上就占據了極大的優勢,別人還學不來。
畢竟,沒哪個運動員有時間學這么多種語言,就算有,那數量也很稀少。
十二冬之后,叢瀾還有一個世青賽,全稱是國際滑聯世界青年花樣滑冰錦標賽,升組就是世錦賽。
不過,2012年初,其實還有個新的國際賽事,今年第一次舉辦冬季青年奧運會。
國際滑聯試圖對標冬奧會,出一個青少年組的小冬奧,四年一次,2012年首屆于1月13日到22日在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舉行。
參賽人數上千,比賽項目跟溫哥華冬奧是一樣的,還對年紀有了很嚴苛的限制。
嚴苛二字在于,他們剛巧把叢瀾的年紀給略過去了。
于謹當時看到這個的時候都呆住了。
冬青奧,說它厲害吧,看上去似乎有點水;
說它無所謂吧,又是a級賽事,還是四年一次。
于謹“簡直浪費這個四年的設定。”
叢瀾看著上面的規則,念了出來“年歲是14到18之間,出生年月在19961119971231之間。噗”
笑死,這樣的話,好多人是參加不了這一屆冬青奧的。
她掐指一算“天草、娜塔莉都不能去,莉莉婭是14歲吧那她可以,97的。”
講個笑話,青少組里最強的兩個女單,無法參加此次冬青奧。
于謹忍不住吐槽“還什么冬奧啊,不夠丟人的。”
叢瀾大開腦洞“難道是讓98年1月以后的,都去參加下一屆四年后得2016了,我到時候18歲呢,剛好卡上最大的年歲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