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謹曾經問過叢瀾,要不要滑中國風曲目。
堂溪、卓錚、舒傲白等人,都曾經滑過中國風的曲目,比如望春風、梁祝、龍的傳人等等。
0810兩個賽季,奧地利女單oybertha就使用了黃河協奏曲來演繹自己的短節目。當時溫哥華周期規定了燕式步,東方紅的旋律一展開,燕式巡場將整個節目推向了高`潮,以國際歌的旋律結尾,寓意新的希望。
而隨后10賽季,美國一對雙人a也同樣使用了黃河協奏曲作為配樂,音樂剪輯得很不錯,選擇的是末尾東方紅選段。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國外選手都用過中國風曲目,賽用、表演滑、冰演排舞等等,都很受歡迎。
黃河、長江、十面埋伏、阿蘭胡茲、霸王別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叢瀾默默地看著他,于謹覺著好像確實不太適合她這個年紀,也就沒有再提。
但叢瀾其實是有點想滑的。
目前來說,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里的舞蹈,在花滑賽場上比較少見。
有時候,少數,也代表著特性過強,其內蘊含的悠久文化不易于被外界所理解。
因此,在節目編排上的要求就會很高。
國際編舞師大多是外國人,兔子這邊一直沒有很好的編舞老師,可是外國人就算喜歡、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也遠不如我們自己人。
上下五千年,這是一座怎么挖都挖不盡的寶藏。
賽用節目里換民族風太冒險,表演滑卻合適。
叢瀾自上個賽季就開始搗鼓,想尋找一個合適的方向。
她其實是有些茫然的,不知道自己的這個舉動是好還是壞,是否會白費心思。
但,既然有了這個想法,不做是不是就有點虧了呢
老惦記著,猶猶豫豫,這不是她的風格。
說做就做,在請來瑞塔之前,她便選好了想滑的內容敦煌飛天。
飛天,亦稱作飛仙、飛神,是敦煌壁畫里的代表文物之一,有著綿長悠遠的歷史。
這是佛教與道教的融合,是西域文化、印度文化、中華文化在華夏大地上共同孕育出來的,獨屬于華夏的集大成藝術。
雖然源自印度,飛天卻早已經烙上了這片土地的符號。
瑞塔編完短節目以后,叢瀾依然沒有給她表演滑的曲子,那會兒甚至還沒剪輯好,只有一個粗淺的deo。
今年的三首曲子,叢瀾真是花了不少的錢,特別是飛天,簡直創了她花滑曲目的消費新高。
貴的倒不是版權,而是改編。
編曲師的費用很貴,他還兼制作人,錄音棚的租用、剪輯師的酬勞、補錄的民樂支出加起來,飛天比魔王和吉賽爾都要貴。
可是叢瀾真的很喜歡這一版編曲,拿到手的時候她頻頻感嘆,真是貴有貴的好啊
直把編曲師逗得笑個不停。
趁著這段空檔,要編舞的瑞塔和堂溪去了敦煌采風。
她們親眼看到了莫高窟里的飛天壁畫,感受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知道了何謂“飛天”,明白了何謂“底蘊”。
文字、視頻、三次創作,這些與實地觀看是截然不同的感受,沒有人不被千佛洞震撼,哪怕壁畫失色、破敗,厚重的歷史是無法被褪色遮蓋的。
之后,兩人又去觀看了敦煌舞的舞劇,并與舞團的老師進行了溝通交流。
這些支出,叢瀾都要負責。
于是,曲子加差旅加編舞,飛天的身價陡升,成為了叢瀾三個賽季以來最貴的一個節目。
盡管它只是一個表演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