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失望越大希望越大叢瀾等等是這么說的嗎,等到真的踩上了冰面,叢瀾反而沒有那么的難以接受了。
行吧,總歸是比昨天好一點。
不抱希望,那就真的什么事兒都沒了。
于謹想讓她自由滑放棄4t,但又想到這是個點冰跳,未必不能出來,所以叢瀾打算趁o時候試試。
如果全摔了,那就不上了。
要是能成,就繼續上唄
叢瀾的話很樸素“你不能說,索契的冰面就不會這樣。”
于謹一噎。
冰面糟糕,毀自己家運動員,但更毀別家的啊
不確定性增加了,萬一呢
再者,冬奧上一向是花滑和短道共用一塊冰,要是出現意外的話,轉換不及時
行吧就又是一個坑。
于謹呢喃“回去還是得多練。”
爭取讓叢瀾適應各中冰面情況。
花滑的冰面溫度在3c到5c左右最為適宜,要滑行也要跳躍,冰面硬了就打滑碾崩,冰面太軟就會讓冰刀陷進去不好借力。
但短道速滑不一樣,追求速度,要求的是硬冰面,要5c到7c的冰面溫度,與花滑的差異很大。
叢瀾喜歡硬冰面,也不是說越硬越好,還是有一個區間范圍的。
首體內工作二十余年的師傅們會詢問在這里訓練的運動員,看看今天的冰是好還是壞。
他們站在場邊,聽冰刀滑過,看選手跳躍冰痕,就能明白自己今天制出來的冰是否適合。
里面學問很多,叢瀾腳下踩了兩下,只覺得這個制冰公司的團隊,真該回爐重造。
放平心態,已經這么糟糕了,還能糟糕到哪里去呢
如果有時光機,叢瀾想回到幾個小時之前,扇單純的自己一巴掌。
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更糟糕
場館人多、熱鬧,這些都會使得冰面發生相應的變化,也許不多,但對她們這些選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
因為跳躍講究的就是那幾乎看不到的細節。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句話用在花滑三周四周跳上,真的太合適了
上午的o叢瀾的跳躍算是七成靠譜吧,試了四個4t也成了一半,所以于謹就打算讓叢瀾繼續放在節目里。
然而,等到了女單自由滑,完全不是那樣的。
可能是時間過長,也可能是觀眾們的熱情太高,場地里的溫度很高,冰面的質量也就變得更加糟糕了。
自由滑出場順序是短節目成績排名的倒序,叢瀾第二,也就是倒二出場。
六練時,她剛到前場就覺得不對勁。
這里好像,很暖和
太可怕了,觀眾席后排離得遠不冷就算了,暖和是什么鬼
這時的叢瀾眼皮一跳,但她沒意識到有多么的不對勁。
直到她上了冰。
好家伙,叢瀾懷疑自己看到了水痕。
零下溫度結冰的地方,圍欄底部邊緣出現了水,還不是補冰留下的那中,冰刀都在往里面陷,叢瀾甚至假想自己一路陷到了地核里去。
她扯了扯嘴角,開始思考是不是不要放四周跳比較好,來個拿手的三周作為替代,興許成功率會更高一點。
她們五個人是最后一組,也是本場分站賽的最后選手。
六練結束,叢瀾跟于謹到了后臺休息區。
“4t要不要換”于謹低聲詢問。
叢瀾動了動小腿,皺眉,她也很猶豫。
六練時上了4t和3a,前者站住了后者摔了,滑行上也不是很舒服,跟昨天一樣,冰刀抓不住冰。
叢瀾有限的賽場見識在這一站真的是被補足了,視野開闊,往后再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選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