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
唐粟、李舒窈、蘇糖三人正在外面散步。
并沒有發生什么狗血的口舌之爭,也沒什么火藥味,只是單純的散步而已,順便找點話題閑聊幾句。
而且,話題的主角還是李舒窈。
準確的說,是她在工作上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對于她這個武俠品類主編的職業,唐粟和蘇糖都蠻好奇的,畢竟兩人也曾有過寫小說的過往,對于他們而言,小說這倆字還蠻親切的。
“今天審了幾位個老作者的投稿。”
李舒窈嘆了口氣“老實說,他們的文筆是很不錯,在武俠這個領域幾乎算是頂尖水準了,但他們寫的故事還是過去那一套,說得好聽叫致敬經典,說的難聽那就是總之就是跟不上時代了,我試圖跟他們講,現在這個時代的武俠讀者都喜歡看什么樣的書,但他們就是不明白,或者是不愿放下架子去模仿借鑒我很想簽下他們的書,但是不能。”
“挺可惜的一個事兒。”
唐粟也有些感慨。
他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年少時飽讀群書的情景,那個時候,小說圈子里有很多受到讀者追捧的頂級作家,他們不光收入恐怖,更是被讀者尊稱為小說界的至高神
可隨著時代變遷,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小說行業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經營模式在變化、創作模式在變化、讀者群體也在變化,以往那些被奉為經典、神作、巔峰的小說,放在幾年后的今日,統統都是開篇劇毒、狗血、無腦、降智、勸退
甚至在這個變遷的過程中,還誕生了一種全新的職業神農
古有神農嘗百草,以身試毒,終成一代神醫。
今有神農嘗萬千新書,以身試毒,終成一代壯士
然而,時代在變化,但人的思維卻未必能跟得上這般變化,總有一群作者仍然還停留在昨日的輝煌里,他們或是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變化,或是不屑于隨波逐流,或是干脆就想玩飯圈割韭菜的戲碼總想固執的走自己的路,不與時代相結合,新作品無法適應時代,難以被讀者所接受,漸漸開始走下坡路,實在是令人惋惜。
李舒窈說的這些老作者,多半就是這些個情況。
或許,李舒窈也曾經是他們的忠實粉絲,如今看著他們跟不上時代,一本不如一本,甚至開始自甘墮落,自然會誕生無數的感慨和復雜的思緒。
唐粟想到蘇糖好像也有寫小說的經歷,想問問她有沒有這樣的感慨,結果剛扭頭看向她,就被反應迅速的蘇糖瞪了一眼,意思不言而喻你要敢說這事兒,你就死定了。
“”
唐粟想了想,覺得古代先賢們說的有道理識時務者為俊杰。
就在這時
一段非常有年歲的三弦鈴聲響起,李舒窈和蘇糖同時看向唐粟,她們的鈴聲都很好聽,而且很時尚。
“應該是有人給我打電話。”
唐粟說著,掏出手機看去,就瞧見來電顯示上的備注黎阿姨。
“黎”這個姓氏是非常少見的。
一段記憶在唐粟腦海中浮現,那是一對中年夫婦,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孤兒院、上京大學看望他原主,男人姓蘇,其夫人姓黎,對于原主而言,猶如至親般親切。
終于還是打來電話了嗎
唐粟沒有太意外,根據記憶中的信息可以得知,這對夫婦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看望他,如果生意忙碌的話,也會給他打電話詢問近況,所以,他早在魂穿之初,就做好跟他們見面的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