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聽她接了蜀陵侯侄女進宮立馬就想明白了道理,端王都笑成了一只狗的模樣,就差吐舌頭流哈喇子了,可母后卻不明白,她還在得意,還在炫耀看,本宮都聰慧,將人直接接進宮來了。
太子站在那里,緩緩的吐出一口濁氣。讓人帶折明珠下去,“母后,明兒個早上就送人回去吧。”
皇后瞬間冷臉,一臉不愿意,“本宮都接進宮里了,再送出去,不是平白讓人看笑話嗎”
太子冷冷的看著她。很早之前,他就發現他對付不了皇后。她是母親,是長輩,所以他年紀還小的時候,天然的受她壓制,但現在他長大了,已經開始跟皇帝和兄弟們周旋,他想,他可以不受她的身份壓制了。
只要不想著去寬慰她,給她體面,她就對他沒有辦法。子女與父母之間,本就是一場博弈。
太子的眼神越發冷,皇后慢慢的不敢說話了,但她覺得自己沒錯啊,只要將人接進來,太子這般好,折明珠沒理由不動心。
有時候女子嫁人不嫁人,還看她愿意不愿意。若是她死活要嫁太子,想來蜀陵侯也會樂意的。
太子一眼便看透了她在想什么,心中無力感越發大,他本還想跟她解釋一番這其中的道理,但突然之間沒了興致,直接道“明日早上,兒子便讓劉得福過來送人出宮,母后,你想要兒子好,就別再這般自作主張,這是最后一次了。”
他憤然離去,皇后心里又委屈又惱怒,折明珠再次被帶到皇后身邊的時候,就尷尬的很。作為臣女,她不能在皇后哭的時候無動于衷吧于是只能去勸。
皇后拉著她的手,覺得折明珠體貼人,跟她罵太子,“一直都孝順的很,突然就變了,句句用刀戳本宮的心,還說明日讓他的大太監來送你出去。”
折明珠一聽這話,便安心多了,皇后是個糊涂的,但是太子不糊涂。她對太子反而多了許多好感。
有了定心丸,她也敢說話了,便勸慰皇后,“娘娘別惱,說句僭越的話,臣女家的大哥也是這般,叔母常罵他大了不聽話,其實哪里是不聽話,只是年歲大了,到少年時便不愿意同父母親近,臣女的哥哥們都如此,并不奇怪。”
皇后就覺得折明珠是真好,她抹抹眼淚,道“本宮也覺得是,有時候還在想是不是他身邊的奴才挑唆,可后來又想,太子一向主意正,奴才也不敢跟他說這些,哎,兒大不由娘,古人說的話果然沒錯。”
折明珠就一通安慰,正覺得已經快要安慰好了,就聽皇后突然神來一筆“兒子確實不好,哪里有你貼心,不如你留下來陪本宮吧”
折明珠心跳如雷,這才懂什么叫做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好在她聰慧,腦子轉的快,道“能陪娘娘自然是高興的,只您剛剛說,太子殿下已經”
皇后一臉失望,她還是不敢違抗兒子然后又抱著折明珠痛哭,“他越大越過分,前些日子,本宮不過是送了個宮女給他侍寢,他就甩臉子,可他自己書房里頭那個還不能侍寢啊,年歲又不大,本宮能有什么辦法。”
她委屈的不行。
折明珠其實對太子寵婢還是很好奇的。傳聞太子一直厭惡美人,直到她去了東宮,東宮里面才有了美色。
那得美成什么模樣才會讓太子打破自己的規矩和成見
也正是因為她,皇后才送了侍妾過去,自此太子厭惡美人不要侍妾的毛病便好了,京中姑娘們偶爾也會說幾句嘴,稱以后的太子妃怕是有勁敵。
折明珠到底年歲小,臉上露出了點,一時間沒忍住,問了一句“娘娘剛剛說書房里頭的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