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罵道“只提了四只燈籠整個東宮是沒有燈籠給你們了嗎”
從馬嬤嬤到疏月,每一個人都戰戰兢兢的跪在地上,折筠霧也被嚇住了,抓著他的手,驚疑的喊了一句“殿下”
她都能想出殿下在外面受了多大的氣,回來才發如此大的脾氣。
她搖了搖頭,“是我要來的,你別怪她們。”
太子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朝著她的奴才發脾氣了。這跟沖著她發脾氣有什么區別
趕緊摟著人回去,折筠霧被抱到榻上,太子剛想放開她,沒想到卻被她摟住了,翻了身子壓在他的身上,輕輕地拍著他的背,“殿下,不要生氣了。”
太子心里好受多了,“不生氣。”
他自然知道她說的生氣是什么意思,便嘆氣,“沒事兒,沒有什么大事,你不要擔心。”
又道“以后不會這樣發脾氣了。”
這是小事,從前也一樣發生,沒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沒想到這一次自己竟然如此生氣。
現在反應過來也覺得不可思議。兩個人晚上躺在被窩里面聊天,太子小聲道“估計是我的年歲越來越大,對做事情期待的也越來越多,可是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折筠霧安慰他,“你不是跟我說過嗎欲成大事者,必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一段話沒有磕磕巴巴,而是順暢的背了出來,可見她也是用了功的。
太子就笑起來,倒是覺得自己有些小題大做。
這些事情,竟然讓她一個小嬌娘來用這些圣人之言寬慰自己,實在是慚愧。
他點頭,“好,我苦其心志。”
太子苦其心志,楊太監那邊就要勞其筋骨了。
太子殿下不高興,折筠霧就想著法子做吃的給他。她有時候不高興,就喜歡吃。
說實在話,折筠霧覺得太子殿下也是個好吃之人。喜歡吃的人,一頓如果不高興,那就吃兩頓。
楊太監就被折騰的夠嗆。因為折筠霧要的東西很明確,卻又很模糊。
“能讓太子殿下吃了之后高興的膳食。”
這句話看起來說了什么,但是又好像沒有說。楊太監愁的腦袋都要掉了。
其他的膳食太監當時也都在廚房里面,聽見了疏月過來傳的話。
他們見楊太監遲遲不動手,就想過去分一杯羹,楊太監呵呵笑了,兩眼一瞪,“都滾開,還沒輪得到你們張開翅膀”
楊太監想起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還是他的師傅當做閑話說給他的。
大家是廚子嘛,說的故事也跟膳食有關。
說是曾經有富人因為實在太有錢了,所以做什么都不快樂,后來有一天,他吃飯也吃不下去,無論是山珍還是海味,在他的嘴巴里都味同嚼蠟。
導致他犯了拒絕進食的毛病。他的家里人著急,就四處尋找名醫和廚子,最后一個農人帶著紅薯上門。
那烤地瓜的香味飄入了病人的鼻子里面,瞬間就餓了。
當時地瓜是只有農人貧民家才吃的東西,富人從來沒有吃過,他覺得這個紅薯簡直是人間美味,遂給了農人一百兩銀子,買下了他的一筐紅薯。
當時劉太監不明白這個故事的意義在哪里,他師父就笑著說“有人說是返璞歸真,我卻覺得不過是富人的毛病犯了,你讓他頓頓吃紅薯,他也要絕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