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穿了衣裳,便去的朝議殿。皇帝不在期間,按照大秦的制度,太子監國,是不能去朝堂的。皇帝特意選了朝議殿給太子,讓他就在此會見朝臣。
朝臣們也不是像上朝一般每日都去,而是有事去,沒事就寫封折子給太子和皇帝送過去就行了。
皇帝走的這四個月里,太子已經很熟悉跟朝臣們打交道,他也時常寫信給皇帝,在信里偶爾訴苦。
“每一個人都長了七竅玲瓏心,都想從國庫里面掏出一些銀子,如今兒子每日的心眼竟都長到跟他們斗智斗勇保國庫上去了。”
皇帝接到信的時候,便寫信教太子如何對付這些朝臣。
端王在一旁也沒有閑著,因為跟著出來的皇子只有他一個,每天陪在皇帝身邊,父子之情也愈加好,如今皇帝有時候不想看折子,都是端王念出來給他聽。
既然念了,便也知道折子里面寫了什么,若是皇帝懶一懶,便他閉著眼睛說,端王提筆在折子上面寫。
第一次動筆的時候,端王的手差點沒抓穩。他耗費巨大的心神才讓自己保持平靜,穩穩當當的寫完了折子回批。
抓住筆的那一刻,端王甚至在想,要是他能從此刻開始就握住筆便好了。
但他絲毫不敢露出來,每次恭恭敬敬的寫完,就把筆墨紙硯擺回去。
皇帝其實心中不是很喜歡他這種做法。筆墨紙硯又沒有什么特殊的,你把它們特意擺回到朕的面前做什么
難道朕還能因為你批改了幾封折子就對你有所懷疑嗎這個老大,年紀不大,疑心病倒是不小,他也不是暴君,他又沒有成氣候,這般小心翼翼做什么
皇帝搖搖頭,第二天他就專門讓人在自己的案桌前擺了一套筆墨紙硯,占據了桌子。
端王這才開竅,沒有再把筆墨紙硯挪桌子。
等到江南之地的時候,皇帝帶著端王見了好幾個官員。端王是陪著一起坐在上首的,下面的人跪了皇帝,自然就要跪他,將他捧得高。
后面皇帝就讓他自己去隨著人玩。皇帝最近得了個江南美人,正在每日聽琴撫琴,有兒子在場便不方便,于是道“江南風景好,難得出來一趟,你可不要遺憾而歸。”
端王就出去了。江南水鄉跟他在京都見到的風景都不一樣,人也不一樣。在這里,他遇見了幾個湊上來的人商戶,還有一些小官,這些人有的給他送銀子,大的他沒收,小的讓屬下收了。
還有的給他送美人,這個就有的講究了。
在這水鄉之中,值得稱道的除了才女,便是煙雨行舟中的青樓女子。端王跟其他人不一樣,他堅決不收這些青樓之人,只收正正經經出身的采女。
久而久之,就有小官明白了,家里會認字的女人都送過去。
端王也多了幾個美人。
他在寫給端王妃的信里寫道“都是江南地方官員的女兒,便都安置在芹烹院吧。”
芹烹院是最偏僻的一座院子,端王妃看完后,毫無波動。她甚至在想,你既然已經收了人家的女兒,那對人家好一點又有什么關系呢
你已經收了人,難道我還能吃醋嗎還能嫉妒她們嗎
未免也太小家子氣了。
她坐在那里,拿著信久久沒有出聲,最后無奈的笑了笑,剛要讓人去打掃芹烹院,就見兒子高興的跑了回來,“阿娘,我們去看妹妹好不好”
妹妹說的是恭王妃新生的女兒,已經有兩個月大了。端王小世子齊長佑很喜歡她。
端王妃難免就有些心疼兒子。因為端王的緣故,恭王妃也對他們并不親近,她上門一次也就罷了,哪里有日日都去的。
便道“妹妹還小,每天都要睡很久,等她長大一些,咱們再去找她玩好不好”
“好。”
見兒子失落的跑遠,端王妃心頭涌起一股難言的愁悶,索性叫了人套馬車,然后回了輔國公府。